黄玲艳 胡恒珲 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2023-11-08 15:18:58
记者,这是一个常被赋予传奇的职业、一个常被理想充盈的职业、也是一个常去感知时代温度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群整日奔波、不知疲倦的新闻人,用镜头、文字记录和讲述着临武的发展和变迁。2023年11月8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把镜头对准幕后的记者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
徐杨政是一名“00”后,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摄影专业的他是新闻行业的“新兵”,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记者这个职业,他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从最初的“门外汉”到现在,他总能第一时间将最鲜活、最真实、最有价值的新闻呈现给观众。
“当初听到记者这个词,我觉得是很高大上的一类人群,传递正能量、伸张正义。在自己当了记者之后,我觉得这一行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每天见到的人和事都不一样,每天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采访报道了冬瓜滞销问题,节目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关注,县供销社、超市也前去收购,对我来说心里还是很有成就的。” “成就感”是记者这份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当亲手采访报道的一篇篇稿件,引发社会关注、传递出值得被看到的事实、成功推动事件进展时,能真正感知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被肯定。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一篇新闻报道从选题到策划、拍摄,除了需要记者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外,还要擅长和采访对象打交道,同时还要独具一双慧眼,精准选择和识别最有价值的线索。
在没新闻线索的时候,徐杨政会结合当下的一些时政热点以及全县的重点工作去找寻灵感。在平常的时候,他也会详细了解各个单位的工作进展,去挖掘亮点。但对于记者邓圣立来说,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采访环节。工作中,他经常跟基层农民打交道,他说,农民朋友很能做事情,但很多时候不善于表达,因此采访的时候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精准地表达出来。有时候想做好一个采访,往往需要拍摄五次以上。
王思州是一名新媒体编辑记者,老家在距离临武几千公里外的山东,两年半的时间里,在无数个深夜和凌晨,他对着电脑屏幕默默耕耘,用灵巧的双手剪辑、刻画出了一帧帧灵动的画面、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创作出的短视频不仅能带你玩转临武的美景、美食,还能了解临武的各个重大新闻现场。他认为,剪辑和拍摄是分不开的,会拍了,你就会剪了,会剪了,你也就知道要怎么拍了。他说,在今后,自己会着重的提升业务能力,提升制作水平和拍摄水平,在新媒体这一领域,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忙碌是记者的常态,辛苦是大家的共识。记者胡懿虽然已经入行三年,但身为记者,还需要时时刻刻学习,在行业报道中做到“又精又专”,争取做一名全能型记者。
“记者可能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光鲜亮丽或带有崇高光环的职业,在我看来是一个需要随时赶往采访现场的职业,一个需要半夜反复打磨新闻稿的职业,这三年的从业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当记者确实很辛苦,但当我投入进去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一种享受。未来,我也会在新闻这条路上继续坚持走下去。”胡懿说。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他们是观察者,随时待命,站在记录时代的前沿,用镜头记录新闻视角,用笔杆撰写社会百态。多年来,临武县融媒体中心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对外讲好了临武故事、塑造了出彩形象,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积极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起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责编:杨雨晴
一审:杨雨晴
二审:杨熙明
三审:唐志军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