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3-10-20 16:36:55
安乡县教育局 张国选
周末消闲,我和好友到松滋河堤漫步。
我们沿着河岸边的小道走进国家湿地公园,这里视野开阔,充满诗情画意。放眼望去,只见阳光明媚的碧水蓝天之间,浅浅的河流牵着风景秀丽的堤岸逶迤南行,白色的鸥鸟在长空中柔美地舒展着羽翼,还有安乡大桥横跨五里河洲,像虹桥一样静卧青波牵系着一城两岸。行走园中,小桥跨流水,绿树掩亭台,芙蕖举早秋,兰蕉批绸彩。这里的一草一木随时成画,这里的入眼风景处处旖旎。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听抑扬顿挫的美妙歌声,看刚柔相济的太极表演,我们感受到盛世的祥和、家乡的安宁和百姓生活的幸福。
眼前的湿地公园曾经是河湖低洼之地。每到涨水旺季,岔入的澧水和荆江分洪的长江之水潮涌而来,河变成了江,江汇成了海,海让这里的一切都归于平静。《安乡县志》有记载,1954年至1989年的35年间,外河水有27年超过警戒水位,有15年超过危险水位,这还是安乡全民上阵修堤筑坝的结果。解放以前几千年漫长的“江水涨,沅水托,澧水一来防垸破”这个洪水肆虐的“堤垸尽溃”“水漫城池”就可想而知。水来则漫,水退则淤,安乡沼国泽国也是名不虚传。
有趣的是,和水打交道的安乡人敬水却不怕水。他们打硪修堤,开沟挖渠,撒网捕鱼,春耕秋收,各行其是。他们在和洪水无尽无休的搏斗中,看到了大自然神灵恩赐的充沛的阳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找寻到了维系生存必需的勃勃发展生机。他们在平坦肥沃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在沟港河湖中蓄水养鱼,凭着勤劳和智慧建起了“鱼米之乡”,用香稻、肥鱼、白棉解决了温饱和温暖问题;他们在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寻找乐趣,将鸡鸭鱼虾蟹和牛羊猪肉、蔬果菱藕等,加以姜葱蒜等多味调料杂糅,或煮或炒或炖或煎,创造了安乡独家秘方“酱卤”佳食,增添了舌尖美味,满足了故里和来往过客的味蕾享受。他们与天斗,与地斗,越斗越出智慧越斗越出精彩的精神状态让人心生钦敬。安乡《飞硪歌》就描绘了安乡人这种斗争的精神状态:“打硪伙计听我唱,石硪飞在头顶上,不打太阳不打月,下下打的海龙王。”海龙王发洪水祸害百姓,就要用石硪敲打它,要打得它不敢让洪水肆虐。千百年来,如约而来的滔滔大水退去,在这片河湖沟港里,沼泽沃野上,辛勤忙碌的还是这些传承了不屈无畏精神的安乡人。
安流晓渡,是清朝的曾元享写的安乡八景之一,描述的大概位置就在我们现在的湿地公园附近。当时,曾元享来到货站码头,看到如霜的月亮还高挂在天空之上,勤劳的安乡人就已经云集码头,开始为生计奔波劳碌。这茫茫的流水、如霜的月光、忙碌的行人、穿梭的船只让他心生感慨,于是用诗歌留下了码头上一幕幕船来船往忙碌的清晨图景。从描写的熙熙攘攘场景看来,安流晓渡口是繁忙的,渡口每一个忙碌的行人是辛苦的,是丰收的,更是充满期望的。这一忙碌的图景是水的馈赠,正是这依滩环城的水才让他们换得了丰衣足食,换得了家族繁衍和事业的根深叶茂。也正是这水,成就了安乡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品格。“船行远路要趁早”因水而生,“艄公要努力,不误满船人”也是因水而生。每年和安乡人如约而来的洪水,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心怀家乡之忧、家族之忧、家庭之忧,他们修堤筑坝,建港造船,防御洪水总是早谋划早准备,如今的乡镇、村组带口、湾、垱、渡、洲的都是安乡人抗洪的杰作。他们与洪涝抗争,修堤垸,堵河口,拦湖口,筑剅口,围垦扩田,兴修水利。等到洪水消退,他们又重建家园,安居乐业,生计奔波从不消闲。特别是我们眼前的这条松滋河上,每到捕鱼旺季,沿河望去,三三两两的蚱蜢舟摇来晃去,渔光点点的灯火忽明忽暗,有千帆竞发,有百网抛撒,有河鱼满仓,还有欢快愉悦的渔歌互答。这一热火朝天的集体活动,是水的馈赠,是劳动的丰收,更是美好生活的壮美图景。我想,曾元享看到星月高挂人来熙往的水码头,心生感慨写下《安流晓渡》并祝愿:“共贺安人丰乐岁,好风惟属往来商”,他不仅仅是感慨晨间眼前繁忙的景象,应该还有对勤劳的安乡人早出晚归这种以水为生,以水为乐乐观精神的感慨。
而今,历经岁月变迁,不少河流堵口合垸修堤筑坝,往来的船只就搁浅在岸边,在日晒夜露中将过去的苦难一同腐朽蚀去。而大多数河流已经淤积,被泥沙分割成为养殖的湖和林木综合利用的浅滩。随着安乡各乡镇大桥的建成,又加强了与外界的勾连,往来靠船出行和运输基本上成为历史。曾经沟港密布,船来船往,商贾云集的“安流晓渡”也已经改造成了有绿荫长廊,有亭台楼阁,可以观景赏花,可以健身娱乐的湿地公园。
风来桂花香满地,满眼诗情醉心眸。“安流晓渡”成为勤劳的安乡人苦难的过去,而湿地公园正以多姿多彩的秀美呈现了安乡人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