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3-07-21 17:40:58
文/图/视频/王枫茹 徐如风 刘洋 姜开林 肖桂良
韶峰脚下,云隐山晖,晚风收暑,垂柳拂堤,这里是韶山市韶山乡韶阳村。走进村里,道路整洁,屋舍俨然,树绕篱笆,一路相送。夕阳薰细草,庭幽过雨沾。蓝天映照下,一望无际的田畴与洁净明亮的庭院相映成趣,一派怡然祥和。外环线、沪昆高铁穿境而过,为村庄送来发展新机。韶阳村正以群众为主体,奋力开辟乡村振兴坦途。
韶阳村绿色田园。
近年来,韶阳村充分发挥群众敢首创的精神,结合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农旅融合为方向,以“好山好茶好水好景好人”为发展目标,坚持“三抓三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荣获“省级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韶阳村厂门口屋场生态塘。
紧随全乡创建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乡的首要目标,韶阳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在推动美丽屋场建设中走出了依靠群众的独特道路。韶阳村支两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厂门口组美丽屋场建设为试点,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将群众作为美丽屋场建设主体,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韶阳村厂门口美丽屋场。
按照“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共建原则,支村两委和村民组组长挨家挨户搜集组民意见,确定“游宜居乡村,寻美丽乡愁”为厂门口美丽屋场主题。党员带头,筹工筹劳,全组30人出动义务工共计150工时,绘制了一批以“乡风文明”、“乡土记忆”、“童趣体验”为主题的文化墙。田园风光上墙,村中一步一景,四处皆是诗情画意。
韶阳村厂门口屋场墙绘。
根据“一户一票,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的共治原则,美丽屋场的后期维护依赖组民的共同参与。在新成立的“组民议事厅”里,24名组民自主认领责任区域,担负起公共区域卫生、绿化维护的职责。典型引领,组民自治,齐心协力,其乐融融,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韶阳村厂门口屋场墙绘。
以美带富,以富创美,共建、共治的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人居环境的优化为农旅融合的进一步发展铺就了道路。厂门口独具匠心的3D墙画、乡土记忆馆成了深受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点”。无论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胜景,还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画卷,都擦亮了韶阳村生态宜居、业兴人和的名片。
韶阳村厂门口屋场乡土记忆馆。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韶阳村利用抛荒整治地块开展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其中小南瓜已种植100亩、红薯40亩、金丝皇菊30亩、罗汉果30余亩,开辟中草药基地种植共计300余亩,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22户自主参与种植,带动20余人在村集体合作社就业。
小南瓜种植基地。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在韶阳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正在辛勤地栽种、修苗。一开始,金丝皇菊的种植困难重重,从种苗的选取采购到烘干的温度时长,都需要一点点摸索。最终种植基地喜获丰收,一罐罐金丝皇菊茶产品销往市场。金丝皇菊属于药、茶两用佳品,经济价值高,为村民铺就了一条金色致富路。
金丝皇菊基地。
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两年前,韶峰山下的荒山坡上开垦了350亩梯田,如今已变成集体控股的精品茶园,栽种有保靖 “黄金叶”和福建“金观音”这两个品种的茶叶。茶园脚下是成功引进的韶峰山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村支两委招商引资的不懈努力,山泉水厂扩大了厂房,新增了三条全自动生产线,产能得到极大提升。
韶峰山泉水有限公司。
金丝皇菊与茶叶、山泉水共同构成了韶阳村“山水茶花”的特色农业产业。人居环境改善后,这些特色产业得到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韶阳村正依托本地秀美风光,以农旅融合为方向,借助“集体+企业+农户”的方式,一体推进各类农产品销售,实现“游韶峰山、品韶峰茶、饮山泉水、听韶山情”的农旅综合体。
茶叶基地。
近年来,韶阳村努力涵养文明新风,荣获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通过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韶阳村把法治宣传、依法治理和村级服务有机结合,取得明显成效。
韶阳村文化广场。
缪力同心,和衷共济,云程发轫,踵事增华。韶阳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美丽屋场”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动特色产业与农旅融合发展。韶阳村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走出独特致富道路,擘画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明天。
责编:伍霞
一审:伍霞
二审:刘桂林
三审:刘建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