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 蓝山县融媒体中心 2023-04-19 15:44:32
近日,走进永州蓝山县毛俊镇漕沅村宽敞整洁的水泥马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干净优美的河道……令人心旷神怡。说起这些变化,村民谢彩红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村里都是泥巴路也没有路灯,对我们生产和生活都不方便,现在水泥路通到了田间地头,路灯照到了家门口,这可都是村党支部书记朱桂花的功劳!”
从女村干部到村党支部书记美丽蜕变。朱桂花既是村支书,又是村里致富带头人,平日里,她一边带领村“两委”干部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又借助自己经营的就业帮扶车间助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前,朱桂花担任村妇联主任,在做妇联工作的10个年头里,她经常入户走访,奔波田间地头,出入就业帮扶车间,广泛了解群众需求、征集民生事项,通过一次次实在的服务与群众打成一片,让她对村情事务、群众情况了如指掌。“得想办法改变村里面貌,让村民生活环境更美、生产条件更优,群众日子更旺!”2021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朱桂花凭借多年出色的村妇联工作经验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面对村上陈旧不堪的基础设施和凌乱的村容环境,朱桂花下定决心带领村“两委”干部誓让村庄换新颜,让群众生产生活更便利。在她刚提出这项工作目标时,村“两委”干部纷纷疑虑,这项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多,许多男同志都畏难,一个女同志怎么能担此大任?“群众把我选到这个位置,我就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一定要扎扎实实干出点实事。”朱桂花坚定地说。
入户走访听民声察民情。时针拨回到2021年,朱桂花从一名普通村干部到村党支部书记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埋头苦干、勇于奉献的精神以及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上任后,她通过走访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察民情,把村民最亟待解决的村里缺少路灯、增加机耕道、家门口就业等内容列入重点工作台账,经过调查摸排目标有了,工作也有了方向和重心。
争取资金,照亮村民回家路。为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朱桂花带着方案,跑相关主管部门寻求帮扶资金和项目,并跟村“两委”班子一起,从路灯分布位置、地基、光源选择等多个方面选择最大照射面积,彻底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以前村里没有路灯,出门都要带个手电筒,就怕磕磕绊绊。”村民钟国珍感叹道,现在安装太阳能路灯后,一到夜晚整个村庄灯火通明,晚上出行方便多了,大家都愿意出来遛弯、跑步、锻炼身体。
要发展,先修路。2021年以前进入漕沅村只有一条村主道是硬化好的,车辆通行和村民运输生产物资都不方便,为破解这一问题,朱桂花上任后便带领村两委干部不分昼夜打磨项目申报方案,不停地奔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经过她2年的努力,2条共8000平方米的水泥路顺利竣工,同时还在道路周边进行了绿化整改,看着大家一张张笑脸,听着他们一句句赞美的话语,朱桂花真正感受到能为大伙办些实事是多么幸福。
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漕沅村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的村民大部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劳动力弱,学习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欠缺,还有部分群众因为照顾老人孩子,工作时间零散,无法就业。鉴于此,朱桂花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建起了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帮扶车间,切实解决了因客观原因或主观意愿无法离乡外出务工群众就业问题。
“现在有了这个帮扶车间,家门口就能就业,而且挣钱顾家两不误。”毛俊镇就业帮扶车间肖小莲告诉笔者,她以前跟老公都是在外面务工,家里也一直都是老人照顾孩子,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个就业帮扶车间,解决了她照顾家里的大问题,她感觉很满足。
朱桂花介绍,创办这个车间不仅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部分人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下一步,朱桂花还将进一步优化车间环境,做大做强帮扶车间品牌,吸纳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以前打工还要去外面,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个就业帮扶车间,不仅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庭。”说起家门口就业帮扶车间,村民肖小莲满是笑意。
“农村官小责任大,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要为群众谋实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每一件事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是朱桂花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记中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当笔者问起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工作激情时,她笑着说:“我们村干部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必须要把群众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到农村干部不是争的,而是干的。”
(通讯员 刘文斌)
责编:周媛晖
来源:蓝山县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