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4-10 10:49:54

文/邱琳芸
盼望着,盼望着,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的桃花开了。开得那么灿,开得那么艳,开得那么茂,开得那么美。从十里桃花的合群村,一路延伸到岭上的大庄坪。从这座山,到一座座山,将粉红的桃花洋溢成花海,渲染出无边的桃花香。我如同赴宴一般,沉浸在芙蓉桥的桃花林里,徜徉着,自在着,馨香着,回味着。
芙蓉桥白族乡,一个徙居而至落地生根的云南大理白族人家的“第二乡”,遵祖训、感祖恩、传祖习,一代代绵延着终不变的大理风、故乡韵,演绎成仗鼓舞、九子鞭和游神等蕴含了千丝万缕交织故土的寻根舞、念亲俗。及至大理的白族亲人来桑植,来芙蓉桥,来合群等白族人家的村村寨寨,莫不是泪飞如雨,血浓于水,执手相语那些穿越七百余年的“风花雪月”,久久荡涤在心头,忱忱放不下,惴惴难入眠、迢迢入心头。
当年一支“寸白军”,自大理征召,转战江南,途径桑植,散落形成如今俗称白族“五朵金花”的芙蓉桥白族乡等五个白族自治乡。七百余年风云变幻,七百余年乡音未改,穿过历史的经纬曲折,这一支移居千里之外的白族人家,不忘故乡土,栖息理想地,用勤劳果敢、聪颖智慧的白族血脉,遍植桃花林,迎来桃花开,共享桃花宴。

桃花林,每一株都是精品黄桃。三米开外的间距,一丘地一坡山,有序垦植,用心培管,从幼苗到成林,倾吐了多少白族人家的柔情和汗水。合群村的山山岭岭,被桃花林妆点得春意盎然春色无边。桃花开遍山隅,不身临其境,如何感知这夺目的美,这娇艳的美,这明媚的美。
白族舞台上的非遗展演开场了。载歌载舞的白族村姑,一举手、一投足,满是大理遗风,沿袭祖先旧俗,用眉目颤动着观者的心,用妩媚荡涤着舞者的情。桃花深处,舞姿翩跹,不是大理,胜似大理。此间桃花开,似是故人来!
桃花兀自春风里,佳肴添酒喜开宴。桃花为伴,沿山而席,十里长桌宴,满腔白族情。桌面上一钵钵土菜,荤素相宜,色香俱全,更兼七眼泉香米,入喉留香,回味悠长。桃花一瓣瓣,钵菜一道道,芙蓉桥的桃花宴,花醉人,唇齿香,意缱绻,自难忘!
世人皆苦苦追寻世外桃源。憾其常觅常失,终无所遇所得。只能寄情于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憧憬于虚无幻象,而不能自已。殊不知七百余年前的大理一脉,跨越千山万水,奔波几许流年,却在桑植县的芙蓉桥白族乡等地,觅得合群、大庄坪等繁衍生息的白族人家的新家园。
溪流潺潺清泉绿,桃花朵朵合群兴。观花海、赏民俗、品佳肴,芙蓉桥的桃花宴,去一回就是一辈子的刻骨铭心,从此念念今生,再也放不下一缕缕牵挂和期盼。
(一审:田锐 二审:宁奎 三审:廖声田)
责编:田锐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