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科教新报 2023-04-11 17:02:24
科教新报全媒体评论员 肖婷婷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4月5日 新闻联播)
高校作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量变引起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培训质量都在不断提升,并且形成了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高校的进步固然令人欣喜,但高校专业的设置依然有进步空间。近年来,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赶时髦”“追潮流”,一拥而上扎堆开设“热门”专业。然而专业的“冷”与“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校方若仅根据一时的市场需求仓促设置新专业,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
《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直指当前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化问题,不仅彰显了决策层对大学教育改革的决心,也给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指明了方向。
高校学科专业改革,要先做减法。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深入调查研究社会发展所需,认真分析研判就业市场所求,目光长远地设置相关专业,并精心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专业。根据《方案》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的要求,高校对于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没有特色和质量的专业,要大刀阔斧进行调整、停招、撤销。
高校学科专业改革,要做好加法。《方案》明确提出,要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这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迎合国家战略的最新需求,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为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可以预见,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工程。专业的撤销和新增,校方都应慎之又慎,不能“拍脑袋”下决策,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评估专业就业前景,量体裁衣培育合格人才。
责编:肖婷婷
一审:肖婷婷
二审:黄维
三审:王明辉
来源:科教新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