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祥 湖南日报 2023-03-13 16:12:5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余蓉 通讯员 宋艳 孔慧妍
东风飞絮阳气生,春雨如酥万物荣。手绘雨水,雨水由来、雨水习俗、雨水诗词、雨水手工,应有尽有……刚刚过去的“雨水”节气,长沙市大同小学的“节气课”热闹非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时节之美。
贯穿一年四季的节气课,是该校的特色之一,科技创新课、国旗下的思政课等特色课程,同样让这所有着“全国文明校园”之称的小学,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大自然,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精彩!”全国优秀教师、校长朱爱朝说。
不疾不徐,感受时节之美
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湖南关于雨水的谚语,你们还知道哪些?一丁班的孙淑娟老师为孩子介绍绘本《雨水——大雁归》,孩子们被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听得如醉如痴!
在“原来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美育大课堂活动中,美术学科教研组长戴劲老师带领五甲班的孩子们手绘“雨水”,感受节气之美!雨伞是春季里必备的出行用具,在王韵千老师的指导下,三丙班的同学们用灵巧的小手精心制作出一把把独一无二的小雨伞,跳跃于绵绵春雨中。孩子们乐在其中,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你知道雨水是怎么形成的吗?科学课上,郑星星老师通过烧杯、培养皿、热水等仪器演示雨水形成的过程,二丁班的孩子们沉醉其中。用英语该如何讲好二十四节气呢?在六丁班英语课上,游舸老师引导孩子们用英语表达雨水节气的自然现象、民间习俗、中医养生。中西方文化交融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
一堂“大同节气课”,竟然贯穿了所有学科,这种开放式的课堂,缘何而来?
“如何在一个课程的建设里,解决好小学生亲近文化和亲近自然的问题,把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与当代教育要求有机融合,让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节奏融入天地自然的节奏中,在不断的探索中,我将目光聚焦在了二十四节气上。”朱爱朝介绍,10年前,自己就开始了“节气课”的尝试,通过二十四节气课程,将各学科进行整合来整体育人和实践育人。学校在不打破现有课时课表,不打乱教学秩序和教师安排的情况下,分节气进行课程实施,深受孩子们喜爱。
经过不断完善,现在的“节气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节气,老师还会带领同学们进行多种节气文化实践。立春,学校会举办咬春活动,通过食用在地、当季的新鲜食材,让孩子们在美食中感受立春节气的魅力,了解长沙本地的地域食品;清明,种上艾草,驱虫辟邪;端午,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将之前种下的艾草做成香包或提纯为艾草纯露,将这一驱虫醒神的佳品送给交警和老人。
而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因材施教,进行内容侧重各所不同的节气教学实践。低年级的学生会学习有关节气的绘本、童谣;中年级的同学会学习节气故事,以图片、笔记的方式传承节气文化;高年级的同学则在老师指点下,观察自然,有层次地进行写作。
“在与大自然的连接中,教育转化成真实的生命经验,成为儿童内在自我的一部分。在大自然中的奔跑、游戏、探索、沉思默想,可以排解儿童积累在心灵的忧虑和烦闷,具有疗愈的意义。”朱爱朝说,二十四节气课,丢开刻板与绝对,以立体、多元、流动的方式,来看万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今,这门课程正在大同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
创造发明,让孩子绽放精彩
四年级甲班的熊梓捷是个爱动脑筋爱发明的孩子,一年前,他和爸爸妈妈在外露营时发现,常用的帐篷支撑和收纳都很费事,也很不方便。能否发明一种可以快速展开收纳的帐篷呢?回到学校,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科学组陶鹏老师,陶老师很支持,让他提出自己的思路。
“我这个灵感来源于伸缩门的快速收缩,剪刀叉结构原理。于是想做一个快速展收便于收纳的而且抗风能力强的运动帐篷。”熊梓捷说,在陶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找材料、画图纸、构思设计方案,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制作出了模型,目前这一发明正准备拿去参加市里的发明比赛。
与熊梓捷同样爱发明的还有六乙班的谭琂,他发明的是“老年爬楼助力机器人”,他说平常看到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的这项发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老年爬楼助力机器人”车轮分为两截,履带式爬行,这样遇到楼梯或障碍的时候,前部分履带首先爬升抬高稳定后,再借助驱动力将后部履带提升到相应位置,坐在轮椅上老年人可以不用其他人辅助就可以轻松上下普通楼梯。这一发明获得了2022年长沙市青少年创客节金奖。
作为首届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并享誉三湘四水的科技传统特色示范校,大同小学的创造发明,同样独具特色。“我们创新科技课堂,穿插创新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创造个性化的发明。”陶鹏介绍,学校对科学课十分重视,科学实验又是直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仅2023年春季,一二年级就安排了20节科学课,其中13节实验课;三四年级则安排了40节科学课,其中实验课达到了30节。
除了课程设置,大同小学还专门设置了科技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也是学校创造发明教育的基地,工作室的成员是学校创造发明教育的核心力量。“同娃创造发明社团”则由三四五六年级为主体部分热衷创造发明的学生组成。社团实行小班化、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每月组织1-2次社团活动。社团定期举办创造发明讲座、组织各年级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创造发明赛事、分年级开展创造发明趣味活动。
良好的创造发明氛围,使学校取得了丰硕成果,多名学生在国际、国家及省市级发明创新大赛上斩获佳绩,如今,辉煌仍在继续。
历久弥新,国旗下的思政课
“我负责协助大队辅导员刘老师安排好每周一的国旗下的思政课。”作为学校的大队长,五甲班的王澍奕告诉记者,学期初就将整个学期的每周思政课相关主题安排好,全年有近40次,这些主题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书香校园、劳动教育、科技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等几大板块儿,每次都是由一个班来承办,同学们自主策划、分组排练。内容涵盖吟诵、舞蹈、书法、武术、快板等。
同样作为大队长的五乙班陈君翰、五戊班李沐林都是参与国旗下思政课的骨干。“我们班承办那次,我和同学们提前准备了一两个月,要经过多次排练,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一定得做好!”陈君翰说,同学们都有很高的荣誉感。李沐林告诉记者,前两年疫情原因,每个班很难轮一次,所以,轮到自己班升旗时,大家都特别珍惜。
国旗下的思政课是大同小学优良传统,依托国旗下的思政课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学读本”为蓝本,2021年底首创每周在国旗下思政课上学悟“读本”中的一个主题,让新时代思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
朱爱朝介绍,学校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配到十二个学期,每期通过班级文化、班会课、思政课等形式重点领会一个关键词的深刻内涵。“玩转葫芦娃 文明之花满校园 —— 校园DIY创意美术角活动”“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法大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形象美育当中。
学生每学期重点领会一个关键词的深刻内涵,同时依托省地质博物馆、韶山毛泽东故居等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同时,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教育体系研究》课题研究,坚持将课堂、思政大课堂与校外实践三者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三全”一体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责编:周阳乐
一审:张春祥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