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塘村:生财有“薯” 甜蜜致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2-08 14:54:12

文/图/视频/彭丽南 毛辉

冬日暖阳下,衡南县相市乡托塘村的田地间,红薯收割机轰鸣作响,村民们在红薯种植基地里刨薯、分拣,忙得不亦乐乎,笑盈盈的嘴角满是丰收的甜蜜,呈现出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丰收的喜悦。

衡南县红薯种植历史文化悠久,远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大量难民靠天然野生红薯作为主粮度过饥荒。如今,营养丰富的衡州黄心小湘薯种植在碧波荡漾的耒水河两岸,更是富含维生素C,D,E等多种元素和纤维,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滋养肠胃的功效,红薯及相关红薯制品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

红薯丰收。

在和裕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红薯的茎叶已在不知不觉间爬满了整片土地,宛若一张翠绿的羊绒毛毯,覆盖着潜藏在地底的珍馐。眼下正是红薯成熟的时候,一颗颗色泽鲜艳、圆润饱满地衡州黄心薯将要破土而出,“摇身一变” 成为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

机器收割。

托塘村的红薯基地里,胡亮成也跟着前来帮工的村民忙前忙后。2021年,胡亮成看中了潜藏在“小红薯”里的致富“大能量”,成立了衡南和裕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红薯产业。村民加入合作社后,有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打农药,红薯质量品质有保证,线上线下销路不愁,种植效益大大提高。

红薯储藏。

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发展模式,和裕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衡州黄心薯等特色农业产业,合作社红薯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带动周边二十多个农业农村种养合作社参与种植,种植面积达一万多亩。

种植基地。

在湘江、耒水两岸,合作社完成了3000亩衡州黄心薯的种植,产量达5000吨,产值2千万,为附近10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中低保户特困户就业近100人,人均增收2万元左右。

带动就业。

走进合作社的厂房陈列间,各种红薯制品让人目不暇接,生红薯粉、纯天然红薯粉丝、红薯干……在这里,其貌不扬的“土坨坨”被打磨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金疙瘩”。

红薯制品。

往日不起眼的小红薯,如今铺就了乡亲们的甜蜜致富路。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衡南县用历史悠久的衡州黄心薯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依靠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审:马俊达  二审:刘桂林  三审:刘建光)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