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 09:21:29
文/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学校 杨 洪
“老师,他个子矮也好,不会唱也罢,他是班级的一员,无论怎样都想参加此次合唱比赛……”小宇妈妈在电话里诉求着。讲到激动处,她声音哽咽。小宇因为个子偏矮,常常受同龄孩子的嘲笑,大龄孩子的欺负。如果这次孩子不参加合唱比赛,将会遭到更多的嘲讽……听到她的这一番话,我立马回复:“好,明天我就安排好他的位置,做好他的工作。你放心。”
放下电话,我一阵内疚。“他是班级的一员!”这句话如当头一棒,给了做事草率的我一个大大的警告。一个多月前,我班接到任务,代表本镇参加县里的中小学生建制班合唱比赛。小宇已是六年级学生,却还是二三年级男生的个头,他不喜欢音乐,学唱歌时心不在焉,还常常溜进办公室做作业或去操场打球。我曾问他是否会唱参赛的那两首曲子。他说不会,也不想参加比赛。临近比赛,去礼堂排队时,班级总人数成单数,他个子又矮,换了好几个位置,我们都觉得不合适,一时真不知道将他排在哪儿。我和音乐老师为难了,我轻声问他是否会唱。他小声说不会。“那你就不参加了,行吗?”我询问他的意见,他点了点头。我片面地认为,大合唱又不影响学业成绩,参不参加关系都不大。这样一想,我就让他回了教室,也没和他妈妈打电话沟通此事。
没想到,我的这个决定已经伤害了他,他妈妈才据理力争。虽然我真心没有嫌他个子矮,也没有看不起他,可教师是行走在学生心尖上的人,教师的一时疏忽、一次怠慢、一句恶语,可能会把孩子或孩子家长的心戳个窟窿,难以修补。他是班级的一份子,合唱比赛是集体性大赛。我怎能因为位置不好排列、不大会唱就将他抛弃?是潜意识里的荣誉观和“一言堂”在作祟呀!念及于此,我一阵脸红耳热,羞愧极了,心想必须马上给他安排位置。
把他排在哪呢?我想到了语文课本里波兰作家阿·卡斯基的《检阅》。文中的儿童队员要参加国庆检阅,其中一名队员博莱克左腿截肢了,游行检阅时博莱克该怎么办呢?最后队长做出惊人的决定:将拄拐的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大家一致同意、热烈鼓掌。想到这儿,我有了主意。
第二天,我先将小宇排在第二排最左边,可前一排的同学正好挡住了他的脸。站第三排、第四排最左边,依然如此。站第一排,他不敢张嘴,这不行啊!还是站第二排,我找来了一块十几厘米高的水泥块垫上。这下好了,整体画面和谐多了。之后,我又请音乐老师和班级同学教他苦练这两首歌。排练中,我全程陪伴,发现他有偏头、撇嘴的不良习惯。他一偏头,我就走过去轻轻地将他的头拨正,有时又轻轻地抚摸一下脸蛋。他一撇嘴,我或者小声提醒,或者手势暗示。中途休息时,我不断地鼓励他大胆张开嘴唱。一有进步,我就大力地表扬他,他的信心越来越足。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他唱得越来越熟练,声音越来越响亮,表情也越来越丰富。我还特意选择他唱得精彩的片段拍下小视频,传给他妈妈,让家里人夸赞他,给他更多的力量和信心。
赞扬的力量是神奇的,在大家的夸赞声中,小宇自信的火苗越点越旺。合唱比赛如期举行,小宇精神抖擞,以饱满的状态歌唱着。看到合唱视频中小宇的表现,小宇妈妈对我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收到她的感谢,我有几分惭愧。教育的前提是平等,是尊重,此事如一记黄牌,教我惭愧,催我自新,时时警醒我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关注每一个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将如晨钟暮鼓敲响在我今后的教育之路上。
文章刊登于《放学后》杂志小学生版12月刊
责编:李佳玲
一审:李佳玲
二审:黄维
三审:姚瑶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