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客户端 2023-01-19 15:01:47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朱思思
山界学校是湘潭市雨湖区最小最偏远的一所山村小学,学校只有5名教师、4个年级、19名学生,也是所有参赛团队中最小的团队。在接到2022年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在线集体备课大赛通知时,作为校长的我,积极响应镇中心校的号召,动员学校总务主任王要、诚邀立新学校齐婷老师(我校是立新学校的教学点)参加此次大赛。想不到的是,我们这样一支小小的团队,竟然在3万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省二等奖。
尽管我们团队只有三个人,但我们凝心聚力,参赛过程中,我们一有时间就会通过视频聚在一起研讨,反复核对教案和课件,确保不出差错。也正是这样让我信心满满,让我收获满满。回想参加集体备课的过程,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研读课标和教材,选择合适课题
报名集体备课大赛后,第一个要做的事就是确定课题。结合学校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和学生人数少的劣势,我们选择的人数稍微多一点的三年级。我们花了三天时间将三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逐字阅读,又将课程标准打印出来,研读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最终选定了能够让本校学生开口发表不同见解的《生命的意义》这一课。
观摩专家示范课,充分利用资源
因为我们小组的三名老师都没有参加《道德与法治》公开课的赛课经验,所以我们选择了在写教案之前,先观摩名师课堂。比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贝壳网、部优课等上面的名师授课,在观课的过程中,不但能清楚地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还能学习很多规范的课堂用语的使用。但是,三四堂课的积累远远不够,我们又在百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搜集了许多优秀的课例。经过不断的参考、学习,我们对这一课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集思广益,形成良好的备课
写初稿之前,我们三名成员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视频会议,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课堂的总结,老师们发表着各自的见解,通过讨论形成了一个大杂烩,但是各自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当天晚上,主备人朱思思熬夜写出了第一稿。
接着,三名队员就初稿中的各个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个过程是痛苦的,痛的是明知道这句话或者这个提问方式不是很妥当,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修改。于是,我们决定放慢节奏,小组成员如果有新的想法或者发现了新的教学资源和素材,立马发到微信群,我将它们详细记录下来,晚上再一起讨论。就这样,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终于确定了初稿。
上传初稿到贝壳网后,我们再一次进行深入讨论时,发现初稿中有部分内容偏离了方向,和本课的第一课时内容重合过多。于是,我们又连夜修改,在脑海中还有新的想法的时候,马上处理后上传第二稿,接着就是三稿、四稿、五稿。
精研细磨,制作课堂录像
第一轮试教,我们就架起了手机全程录像。执教者在试教的过程中可以熟悉课堂流程,另外两名成员在听课的同时协助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教师、学生的表现。第一次试教结束,三个人趁热打铁,立刻进行评课。对着录像,提出修改建议,完成教案的终稿。
本次备课大赛对于我们小组的三个成员来说,真的是意外的惊喜,感谢成员们的付出,也感谢评委们的肯定。
责编:刘芬
一审:刘芬
二审:黄维
三审:姚瑶
来源:科教新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