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镇:青山绿水灵韵间 文旅小镇船帆起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1 15:00:43

文/图/视频/胡炜 谢婵婧 姜开林 严菁萍

正和镇,坐落于桂阳县东南部,是该县“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郴资桂、桂嘉、厦蓉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这里景色令人目酣神醉,百里西河美如诗画,田园风光风景无限;这里文化让人心驰神往,古老村落悠悠古韵,长征精神代代相传;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湘南大地上徐徐展开。

正和镇。

近年,正和镇大力发扬“三牛”精神,落实省委“三高四新”、郴州市委“十大重点工作”、桂阳县委“争创全国百强县”战略,全面推进“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任务,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湖南省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镇”等多个荣誉称号。

西河彩虹桥。

初冬时节,朔风渐起,草木凋零,正和镇的田间却是一派热闹景象,数台机械来回穿梭,忙着平整土地、修建田间道路、改善农田灌溉……小镇大力推动水稻种植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将往日的“望天田”变为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让农民拥有了“聚宝盆”。2022年上半年,全镇早稻种植面积达2013亩,再生稻130亩。

高标准农田。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致富产业是关键。正和镇立足于自身实际,精准施策,确保每个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致富经”。葡萄、梨子、蔬菜、烤烟……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不仅让往来的游客青睐有加,更与青绿稻田织就了正和大地的锦绣画卷。

朝阳村福城生态农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小镇大力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培育并支持专业合作社,推动特色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西河村水果种植合作社通过流转承包土地500亩,种植草莓、黄桃、巨峰葡萄、西瓜等水果,一年收入可达40-50万元。

草莓基地。

山奇水秀,孕育了正和镇如诗如画的风景。正和镇搭乘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郴州红色旅游景区发展顺风车,融合“绿+古”、“红+绿”的发展理念,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文化资源有机结合,促进文旅产业“串珠成链”,赋能小镇转型发展。

西河边的游乐园。

从联合村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到西水村的“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再到极乐村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西水风光带吸引无数游人前往。正和镇依山而建,依水而兴,将西河风景与乡村田园风光融合,形成西河旖旎风光带,生态旅游正成为正和镇一张闪亮的名片。

和谐村美丽屋场。

1934年,红六军团长征路过正和镇朝阳村,在这里留下了“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动人故事。朝阳村依托地理优势,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朝阳独特财富,建设夜宿梨山爱国教育基地,打造“红色研学+红色观光+红色体验”的旅游体验。每到节假日,夜宿梨山爱国教育基地总是人潮如织。

夜宿梨山红色教育基地。

花开时节游人赏花观景,果树成熟游客采摘选购。朝阳村将“红色”与“绿色”有机结合,联合企业打造集红色教育、农事体验、农业科普为一体的夜宿梨山农文旅融合产业园,目前产业园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村集体和村民实现持续增收。同时,在这灵山秀水间,还串起了一处处“靓丽”风景,特色餐饮业、休闲康养等产业悄然绽放。

夜宿梨山农文旅融合产业园。

“到处皆诗境,随处有物华”。将视线转移到和谐村,首届西河乡村旅游文化节在这里开展得如火如荼。村落以自然风光为抓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打造“四园九心三十六点”。在休闲体验园让孩童享受童年,学习文化;在鹭山风情园赏白鹭翩飞,尝特色美食;在荷蟹文化园观荷采莲,品蟹尝鲜;在生态农耕园体验农耕文化,购买农家产品。

鹭山风情园。

西河边起舞的游人。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赋予了和谐村发展新的灵感,村落以和谐文化构筑治理“新阵地”,探索出乡村治理的“三件法宝”。以“法治组团”提高法治宣传力度,培育法治新风;以“德治积分银行”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以“云端群众自治”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培育淳朴民风。

夜宿梨山墙绘。

东风浩荡满眼春色,百舸争流千帆竞进。从历史古村到诗意田园,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清晰地记录着正和镇人民披星戴月的汗水,砥砺奋进的勇毅以及成就辉煌的喜悦。未来,正和镇也将继续推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让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希望种子”,在正和乡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审:马俊达  二审:王立三  三审:刘建光)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