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2-12-15 11:34:04
文丨蒋蒲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思想深邃、气势恢宏、守正创新、继往开来,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庄严使命,给全党以方向以引领,给人民以信心以力量,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宣言,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近几十年来,中国网络文艺借助媒介转型和媒介赋权,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成为全民创造、全民参与、全民消费的新型大众文艺。网络文艺也随着不断发展孵化了更多形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网络文艺必须不断丰富其时代价值,创新传播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一、永葆初心使命,增强团结引领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主动
目前,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传统文艺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首发,往往会在网络上得到传播、放大。网络是文艺的试金石、扩音器。网络文艺发展关乎整个文艺发展趋势、发展方向,体现思想基础、舆论氛围、取舍标准,加强网络文艺团结引导刻不容缓。今天我们奋进现代化新征程,网络阵地已经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充满了不确定性,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更需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拿出敢于攻坚克难的进取斗志,勇往直前,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在网络文艺阵地继续创造新的奇迹。
我们要永葆初心使命,引导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网络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创作网络文艺精品,使网络“原住民”“新生代”生长在红色网络环境中,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繁荣发展网络文艺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网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实施重大网络文艺项目带动战略。今天,面对网络阵地建设艰巨繁重任务,更加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网络文艺工作者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确定创作思路、适应网络发展、释放网络活力、提高传播效能,突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凝聚网络文艺力量。
二、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创新网络文艺话语体系建设中增强凝聚力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发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网络文艺已经是文艺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网络文艺发展适逢其时,用网络形式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在网络空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个时代课题。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网络文艺尤其需要从中国传统美学中吸取那些隽永而深沉的精神源泉,从基础工作抓起、从根本处着手,建立中国网络精神家园,建立中国网络文艺文化自信自强。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以网络文艺的璀璨点亮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形成雄健的中国气派、容融的中国风范。
强化中国精神的宣传推介,必须加强内容创意设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R、VR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参与性,提升互动体验,不断延伸传播链条。以主题展览、电影展播、舞台展演、经典诵读等活动为载体,构建线上线下传播体系,把中国精神融入主题活动之中,让人民群众在充沛的艺术感悟中领悟思想,崇德向善。网络展览要营造沉浸式、体验式网络环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凝聚矢志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对标对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用网络发展新理念激发新动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网络文化文艺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被广大网民追捧的、乐于接受的,愿意转发点赞收藏的,是有流量和传播量支撑的,是符合现代网民或者用户逻辑的。网络文化文艺作品如何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是我们网络文艺工作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
三、拓展传播方式,提升网络文艺传播质效,谱写新时代湖南网络文艺绚丽华章
我们要从网络文艺发展的实践中把握网络文艺传播的规律。把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积累的内容生产优势与新媒体技术优势进行深度融合后,可以满足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多元需求。这些融媒体新技术可以灵活运用到主题文艺创作宣传中。一方面可以强化技术应用,通过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创造出体现融媒体技术,契合受众喜好,样态新颖,可看、可听、可感,在主题文艺创作中展现新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融媒体互动功能,设计一些体验式、沉浸式宣传方式,满足受众的互动和社交愿望,从而达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主题文艺创作的社会效益。
我们还要从网络文化事件发生中打造网络文艺传播品牌。做好主题创作和主流评论的结合,实现主题文艺创作宣传的“精准化、高效化”,通过借助融媒体的技术优势找到受众的特点,给受众进行“精准画像”,推出“口味”适合的评论,一要洞悉融媒体移动化发展带来“碎片化”传播,受众很难接受长篇大论,语言简洁、提纲挈领更能抓住受众注意力;二要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巧用网络热词;三要善于使用口语、地方俗语、流行语等,善于使用打比方等修辞方式。因为不同受众因地域、年龄、性别、民族收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对文艺作品内容喜好各不相同,要将主题文艺作品以最快速度、最易接受的形式抵达受众,就要回归受众本位,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随着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日益频繁,全面、深入、鲜活、生动、新颖的网络文艺优势和新锐力量,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美好的中国新形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走出国门、香飘海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造物鼎新开画图,满林春笋生无数。新时代风卷雷动,旌旗招展,是对网络文艺发展的强烈呼唤;新时代展新气象,铸新辉煌,是网络文艺的勇毅担当,更是网络文艺坚如理想追求。新时代的网络文艺必将在投身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激发文化自信、赓续文化强国的新力量。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