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袁忠民:“踔厉风发”与“踔厉奋发”

  湖南文联   2022-11-18 16:15:29

文丨袁忠民

如果要问,极不寻常的2022年最流行的热点词是什么?我们的回答肯定是:踔厉奋发。

首先提到“踔厉奋发”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的新年贺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大会的主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讲话时再次提及:“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

踔厉奋发,踔,跳跃;厉,奋起。形容精神振作,意气风发。

它是一句成语。它的原句是“踔厉风发”。

踔厉风发、踔厉奋发,虽一字之差、语意接近,但踔厉奋发的意境更高远,更能激励、鼓舞人的意志,更能彰显责任担当。

“踔厉风发”最早见之于由刘禹锡向韩愈发出请托、由韩愈撰写、记述柳宗元生平的《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就是说,柳宗元才能出众,方正勇敢,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诸子典籍,议论时才华横溢,滔滔不绝,令人振奋,常常使在座的人折服。因此名声轰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

《柳子厚墓志铭》的面世,沉淀着柳宗元、刘禹锡、韩愈三人一段肝胆相照的鲜为人知的往事。柳宗元、刘禹锡、韩愈的年龄相仿、性情相近、命运相似,都被贬谪。三人因而私交甚深,友情笃厚。

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于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10年,柳宗元不顾处境艰难,游历结交社会底层,钻研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学问,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作品:“永州之野产异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欸乃一声山水绿”……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先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等职务。元和十四年冬,刘禹锡的母亲去世,他辞去连州刺史,扶母亲灵柩北归长安。途中得悉柳宗元已与世长辞,且将其身后事托付他料理,刘禹锡悲痛不已。随即他给当时已经被贬出朝堂的韩愈写了一封信,告知柳宗元的死讯,并托韩愈给柳宗元写一篇墓志铭。

当然,韩愈因谏迎佛骨一事触怒宪宗,先被贬为潮州刺史,再被贬到所袁州(今江西宜春),他是在赴任途中接到刘禹锡的信,悲痛异常,马上写了一篇祭文,派人到柳州吊唁。次年元和十五年七月,柳宗元归葬后,韩愈又寄出《柳子厚墓志铭》。在文中,韩愈详细讲述了柳宗元的家世、生平、为人、政绩等,包括世系、卒葬、子嗣等,高度赞扬了柳宗元的文章学问、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行,对柳宗元受排挤、长期遭贬、穷困潦倒的经历给予深切的同情,对柳宗元的一生及人品学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写得酣畅淋漓,饱含朋友交游无限爱惜之情。

历史已成过往。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已成为时代的号角,这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人民的精神追求,更是新时代国人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阔步前进。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