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2-11-14 15:17:01
文丨谢红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和党的十九大报告“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相比较,其中的变化和深意不言而喻,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是一个发展过程,一路趋势引领,一种必然结果,反映的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前进趋势。文艺工作者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必然要肩负起文化自信自强与中华民族“强起来”同频共振的历史重任,结合机关党委(人事处)的工作,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坚持品德为正。文艺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文艺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为新时代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权威的教科书,机关党委(人事处)将继续以这本教科书为纲,聚焦“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定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初心,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追求德艺双馨,引领社会风尚。坚持开展“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讲好“微党课”,支部书记和党员领导要带头讲,党员干部争取人人讲;观看党员教育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先进典型诠释党的初心使命,用反面案例强化警示震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政治教育、党性锻炼、服务群众、作用发挥开展,深入基层摸实情,为民服务解难题,助力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坚持践行为重。一是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今天我们的文艺创作,背靠深厚的文化传统,面对广阔的世界舞台,既有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滋养,又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势托举,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能力创造出有时代高度、有生活温度、有传播传承广度的文艺作品,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任何时代的文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特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文艺工作者要把生活淬炼成一本书、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曲、一部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让文艺作品照亮人民群众的心,带领人民群众领会生命的意义,领会祖国的伟大与理想的崇高,领会历史的人间正道与生活的丰盛多彩,让人民群众体悟美与善,获得逐梦的激情与奋斗的力量。三是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五千年文明的厚重悠长、建党百年的伟大成就、脱贫攻坚的人类奇迹、抗击疫情的中国担当等等中国波澜壮阔的征程,都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文艺工作者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践行“四力”,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创造作品,并通过作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多多“圈粉”。
坚持真诚为要。湖南文联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湖南文艺这十年”系列文章,这十年,我们各项文艺工作蒸蒸日上,关键是孕育了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环境,搭建了多种文艺人才培育平台。机关党委(人事处)真诚和广大文艺家、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加大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和青年文艺人才培养教育和管理监督工作的意见》方案,完善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文艺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文艺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强省夯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闭幕,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又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新号召,提出了新希望和新要求,机关党委(人事处)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创造文艺事业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