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22 17:49:27
“用画见证‘生命重于泰山’,我这几年创作风格以抗疫精神为内核,讴歌新时代,让艺术和人民走得更近。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疫情,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14亿多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艺术家舒勇的眼中摇曳着万丈光芒,他感慨,“从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大力弘扬抗疫精神,勠力同心、锐意进取,一定能铸就新的时代丰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牢筑爱国基石,弘扬传统文化,汲取精神滋养,胸藏家国情怀,这就是舒勇的人生写照。
今天是2022年10月22日,也是艺术家舒勇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行动的第1000天。一天一画、一画一页,这意味着舒勇这部抗疫主题的“红色美术日历”翻到了第1000页。
时间是有刻度的,但又无法丈量。
1000天,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但是,看似寻常,却艰辛不凡,让这段时间有了份量和重量。
艺术是边界的,但又是无穷境的。
1000页,是每日一画“红色美术日历”的新纪录,表明这部“画卷”,形成了一幅由1000张画组成的美术“长卷”,交出了一份用艺术的浓墨重彩讲好中国乃至世界抗疫故事的“答卷”。
“无论是1000天,还是1000页,从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来审视,每日一画的的坚持和坚守,不仅在当下这场席卷全球的灾难中具有愚公移山、水滴石穿的精神力量,而且在整个世界抗疫史上和美术发展史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意义。”舒勇如是说。
第1000天,200个“正”字的满满正能量
第1000天,舒勇推出了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画:用朱砂一笔一划的、工工整整写了两百个“正”字,刚好一千“划”,每一划代表每一天。画面简洁独特,用红色来书写,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符合每日一画的整体创作逻辑,明确有力地呈现了红色美术日历的主题。
所以,在这幅作品的创作中,200个“正”字不仅是一个计数的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寓意深刻、彰显新时代正大气象的文化载体,代表了正直正常正能量……
舒勇向记者详细介绍,“正”字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计数方法和习惯,一直被沿用至今。从视觉的角度来看,“正”一笔一划都是横平竖直的,方方正正、清清楚楚,四平八稳、一目了然。“正”字的笔画刚好是5画,非常符合人们的计数习惯。从含义的角度来说“正”字是吉祥且充满正能量的汉字。
舒勇耐心说道,“正”字最初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及金文,其古图形字时,上边为城池形,下边为足形,本义为征行、征伐,所以是“征”的古字。征伐的目的是平定、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再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含义。由匡正引申出正义,进一步引申为治理,进行治理的人亦称为“正”,我们现在所常用的诸如公正、正直、堂堂正正、正正规规等,都是古字“正”的引申义。
舒勇巧妙地用“正”字计数概念与“正”字的深刻含义,精准表达了中国抗疫精神在1000天以来这个艰苦卓绝过程中的深刻内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疫情“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的责任担当,表明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抗疫道路上。
1000天,“我在画中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演变”
回望来路,2020年,一个让人唏嘘的冬天。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迎接春天的喜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在这场全球范围的"战役"中,中国的很多人、很多城市都成为了勇敢的“逆行者”。而这群逆行者中的艺术家舒勇,用自己的画笔给大家留下了一段关于疫情和中国抗疫精神的回忆。
舒勇出生于湖南,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已经作为独立艺术家身份有近30年的艺术创作经历。
这次疫情爆发,他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看到的抗击疫情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每日一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这1000个日子、将近三年时间的疫情中,通过每日一画的行动,他清晰地感觉到时间的变化。舒勇说:“我在画中看到了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演变.....”
正是因为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体会,激发了他各种不同的艺术灵感,来表达自己对这场灾难所带来人类苦难和精神冲突的理解。他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也是感知人类大爱与大无畏精神的一种方式。”
舒勇“每日一画”前100天部分作品组图
1000页,“一块《无字碑》就传递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这1000张的艺术日历中,舒勇根据不同的时间,创作了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不同主题的画,完成了统一尺寸和材质的各种画面和风格的作品。而这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无字碑》。“在这一作品中,3331个墨点将白纸尽染,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生命,代表一份哀思。”舒勇表示,“这些墨点是终点,代表着生命的流逝,同时也是起点,代表着对更多同胞的美好祝愿、对新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舒勇用极简的艺术表达了最基本的人生状态,每一个点都代表着我们与生命以及人类文明的对话。
左图为舒勇作品《无字碑》
右图为2021年2月21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头版
2021年2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以巨幅同样形式的点状图揭示了全美新冠疫情灾难,毫不留情地扯开了现实的伤口,在民众因痛苦而逐渐麻木的心上落下了重重一锤。这幅图画由密密麻麻的黑点组成,这些触目惊心的黑点背后是数不清的伤痛与哭喊,每一个黑点与舒勇的《无字碑》中的点一样都代表着一个逝者,记录了从2020年2月29日起流逝的近50万条生命。头版上的“点”图每隔5万例便被分割成不同的区间,区间大小代表了时间的长短,随着时间变化,“点”图上的黑点分布得愈加紧密,这也代表了美国死亡病例增长速度的加快。国内媒体纷纷用“震撼;头皮发麻”等语言来对此次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而这幅墨点图,成为了美国记录全美新冠疫情灾难的标志性图案。
这两张图,饱含着人类对逝去同胞真挚的感情,笔墨间流露的对逝者的哀悼,对生命的敬畏、对亡魂的慰藉所形成的点,承载着生命的脆弱与沉重。而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氛围激荡的情况下,这两件作品成为了世界共同抗疫的见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写照。当然,这两张图也有本质内涵的区别,美国的点状图其实隐藏着对西方政党金钱至上、漠视生命的批判,舒勇的《无字碑》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1000天了,我不怕坚持,但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
舒勇用绘画记录着疫情的进展,画岀了他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希望这次疫情能快点过去。“我坚持到第1000天了,就意味着已经坚持3年。”舒勇说:“抗疫是一场人民的战争。”而战争中不仅需要“坚船利炮”,更需要一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精神。他说:“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精神的传颂人,所以必然要以创作方式加入对这场灾难的抗争中,系统思考个体与自然、民族、国家以及世界之间,应该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价值观体系。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悲悯去秉承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精益求精,创作出真正的精品力作。”以笔墨代替呼喊,以色彩抒发情感,见证了这一次灾难,并呈现人民在灾难中的坚韧与顽强。
其实,我们从每日一画的一千副画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元素。在“每日一画”进行的第7天作品叫《有一座山叫钟南山》,是舒勇在看到钟南山仰头睡在高铁餐车中的图片有感而作的。虽然画作中的人像与真人有点出入,但它抒发了对钟南山院士和广大逆流而上,前往抗疫一线的战士们的一种敬意,引发无数共鸣。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90后护士唐映霞在看到这幅画作后对记者说道:“回想起当时做决定之前,还是有点害怕,但一想到自己身为护士,又看到那么多同事奋斗在前线,就毅然决定前往一线。”
舒勇作品《有一座山叫钟南山》
在“每日一画”进行的第100天,舒勇推出画作《大拇指上的优雅》,展现了人们对人性、自由、博爱的呼唤和向往。在“每日一画”进行的第200天,舒勇这样说道,“如今围绕口罩的各种争论已基本平息,反思这段历史,我们认为世界各国应加强全球公民教育,力争在纷乱的后疫情时代,秉持尊重、包容、理解、互助的精神,为人类注入更多善意,为世界增添更多美好。”在“每日一画”进行的第300天,舒勇感悟到,“这三百天是我以画笔的方式触摸新冠疫情下非正常世界的三百天。这三百天让我意识到了什么叫幸运,因为我用‘每日一画’这种最朴实的方式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
舒勇作品《同呼吸》系列组图
在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的时候,他告诉自己“不能止于60幅,得有始有终”。他的《神针》表达了对中医在国际语境中的处境的思考;《零》表达了“清零不等于零风险,外防输入成为中国必须要打的超级硬仗”;《约束为自由》《偏见的风景》两幅作品通过口罩来表达忧虑——“面对病毒,尊重科学,放下傲慢与偏见尤为重要。”
“所有人都劝我不要画了,一是觉得我很累,二是觉得画下去有什么意义呢?我想通过我的绘画和我的坚持去呈现这个时代特征。我希望当大家看到我每一天在坚持创作,就意识到疫情依然还存在,我们要保持定力、保持警惕性,我的‘每日一画’就像时钟一样不断提醒大家不能松懈。”舒勇说。
舒勇作品《态度2020》系列组图
所以,《讲好中国故事—舒勇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全国巡展自2020年6月在湖南省博物馆进行首展以来,持续在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城市次第亮相,在社会各界引起持续关注及强烈反响。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巡展累计参观人数达千万余人次,线上浏览量超过亿次。同时,通过舒勇“每日一画”这一公共艺术项目的实践行动,聚合各种力量,开展“文艺战‘疫’公益捐赠活动”,截至2022年9月,通过“每日一画”展览已经募集组织了总价值超过600多万元的抗疫物资在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区进行了捐赠。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恰是对我们继续坚持文化多元共生的理念,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的考验”……舒勇说:“我只愿面对危机,我们依旧怀着一颗充满爱和勇气的心,爱是延续生命状态的真实存在,爱是击退黑暗迎来光明的唯一武器。”
“每日一画的第1000天,是一个新的开始”
1000天是舒勇多年以来艺术生涯的一段旅程。回顾近30年艺术创作之路,舒勇说,自己越来越感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时代同频共振”有多重要。
尽管现在离去年12月快一年了,但一提起作为自由职业美术工作者代表参加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能够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舒勇的内心依然非常激动。
他说:“最初,我的创作也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喜好。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我强烈意识到一个艺术家如果不去和人民沟通、为人民服务,不在创作中彰显人民性,那他的作品的意义何在呢?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的创作才更有生命力,才不只是纯粹审美性的作品,甚至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文艺力量。”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今天,党的二十大闭幕了。回顾过去,中国目前的每一项成就都来之不易,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伟大时代创造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时代。中国在部署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铸就了生命至上、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舒勇感叹。
如今,对舒勇而言,是新的开始,是新的征程。“过去,我画的时候,面对的是世界、是社会。如今,我更多面对的是自己。‘每日一画’让我喜欢平淡、更加安静,这样的日记式创作,让我在内观、自省的同时也得到艺术创造力的提升。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真情记录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舒勇每日一画艺术行动的坚持,把这些崇高精神在今天以艺术的方式传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会在全社会激发起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形成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营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进而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精神动力。
舒勇说:“每日一画的第1000天,是一个新的开始。我还会继续坚持,记录这个新时代的每一天变化。这样一个欣逢盛世的特殊时代,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让我们一起分享自己生活中平凡而又温暖的瞬间吧!”
舒勇对未来的创作满怀期待,动情地说,“作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致力于自己的艺术追求,更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希望我的团队能将北京舒勇美术馆打造成一个‘有营养’且能给观众带去启发思考和向上力量的公共艺术空间,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新的贡献。”(通讯员 马君 记者 刘琼琼 周颖)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周听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