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13 16:57: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文学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方向、指导创作,自觉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深情描绘三湘大地的喜人变化与湖湘人民的奋斗精神,讲述“湘”味浓厚的湖南故事,谱写新湖南的文学华章。
挖掘红色资源,描绘壮丽诗篇
十年来,湖南文学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省作协举办各类作家培训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培训课程,全面提升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热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湖南作家牢记总书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殷殷嘱托,深入挖掘湖南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情描绘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
湖南作家创作出《板仓绝唱》《一生的长征》《半条被子》《铁血师长陈树湘》《燕啄红土地》《逐梦海天》《青春•毛岸英》等一批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作品,塑造了杨开慧、陈树湘、毛岸英、张超等一批湖湘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英雄群像,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军民鱼水情,艺术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必然,激发奋斗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放眼青山碧水,描绘时代画卷
十年来,为生动展示湖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南广大作家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现场,放眼新时代,寓情山水间,先后推出了一批和时代气质相匹配、和山水灵蕴相媲美的作品。
湖南省作协在全国率先成立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召开生态文学研讨会,举办生态文学专题培训班,确定生态文学创作的战略定位。组织作家行走湘江源、纵览洞庭湖、探察武陵山,让广大作家领略湖湘大地的山水田园之美。
2021年底开始,湖南省作协举办“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创作活动,确定了15个集中创作选题,收到参赛作品1200余篇(部),在省以上刊网发表300余篇,评选出《大湖消息》等优秀作品17部(篇)。
2022年6月,湖南省作协与中国散文学会共同举办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将“散文”“旅游”“山水”等元素有机结合,邀请全国文友“读着诗文游潇湘”,书写潇湘山水文化之美,收到国内外参赛作品3800余篇。
聚焦重大事件,记录时代变迁
十年来,在重大时间节点、重要历史时刻,湖南文学始终在场,湖南作家始终在一线。
聚焦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击新冠疫情、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事件,湖南作协组织“圆梦2020”、青山碧水新湖南、父辈的旗帜、乡村振兴等主题文学创作,作家深入火热的现场,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湖湘儿女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铿锵足音,创作了一批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
喜迎党的二十大,湖南文学界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的发展蓝图,聚焦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组织重大主题长篇创作。《乡村国是》《中国北斗》《新山乡巨变》等文学精品,描绘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宏美画面,深刻反映了三湘大地的沧桑巨变。
打造精品力作,攀登时代高峰
十年来,湖南文学共扶持重点作品105部,专项作品29部,有57部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扶持,20个文学创作项目列入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湖南出台全国性文学奖获奖作品省级配套奖励办法,完善大刊名刊发表作品奖励办法,激励广大作家勇攀高峰。先后在北京举办了《活着之上》《幸福街》《一生的长征》等19部优秀作品研讨会。
2022年7月,中国作协在湘举办系列文学活动,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湖南作家作品《戴花》《家谱》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湘西十八洞村、益阳清溪村被确立为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
十年来,湖南文学硕果累累。王跃文《漫水》、纪红建《乡村国是》、龙宁英《逐梦》、邓湘子《像风一样奔跑》、牧铃《影子行动》、李少白《蒲公英嫁女儿》、周静《一千朵跳跃的花蕾》、汤素兰《南村传奇》、沈念《大湖消息》、龚盛辉《中国北斗》等10部作品获得全国文学大奖。阎真《活着之上》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注重人才培养,壮大新时代文学力量
十年来,湖南文学实施“文学青苗计划”,举办“新青年”写作改稿训练营,设立“湖南青年作家年”,与《收获》杂志旗下里程文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特邀《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名刊编辑与青年作家建立一对一教学组,为青年作家的创作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湖南出台《关于支持青年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办法》《关于加强文学评论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青年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工作。举办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和专题文学研修班30余期,1800余名中青年作家参加培训,发展1336名省作协会员。选送230余名优秀作家参加鲁迅文学院学习,18名青年作家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专题培训。
十年来,236名作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2名青年作家获“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新人奖”,1名青年网络作家获“网络文学新人奖”,10部青年作家作品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湖南文学》立足本土,持续关注和培养中青年作家,本土作家作品刊发率达到65%以上,成为湖南作家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中国网络文学小镇”落户马栏山,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新地标。中国作协网络文学排行榜、网络文学双年奖、茅盾新人奖以及全国各类网络文学评选中,湘籍网络作家名列前茅。切实加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弘扬主旋律、倡导正能量,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作家队伍。修订完善会员发展工作办法,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优化作家队伍结构。
建设深扎基地,倾听时代足音
十年来,湖南文学完善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制度,建立新时代湖南文学创作示范基地10家,安排35位中青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6名作家被评为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先进个人。
湖南持续开展“文学照亮三湘”“文学名家讲堂”等文学公益活动100余场,一批湖南文学名家进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与人民群众分享文学带来的美好生活。
湖南省作协为边远地区中小学、乡村文学青年和农村社区免费赠送文学期刊(书籍)20000余册。省作协教师作家分会“让文学的种子在教育基层生根”和郴州市作协“红色沙洲文学志愿服务传习”两个项目入选中国作协文学志愿服务示范性项目,将文学的种子洒向了三湘四水,厚植湖南文学土壤。
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新时代文学批评
十年来,湖南文学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湖南文学评论上台阶。
湖南省作协与《中国文学研究》合作推出“湖南文学和湖湘文化研究”专栏,举办“长篇小说”“少数民族文学”“儿童文学”“报告文学”高峰论坛,专题研讨湖南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
湖南省作协优化整合高校资源,成立4个研究中心,聚集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品牌。连续发布湖南文学年度报告,出版《湖南文学蓝皮书》,系统总结湖南文学工作,推动湖南文学高质量发展。
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湖南文学影响力
十年来,湖南文学延长工作手臂,积极拓展新文学群体工作空间。积极与新疆自治区、新疆兵团作协开展文学“结对子”活动,共举办新疆作家班10期,220多名新疆作家来湖南学习交流。
十年来,省作协承办第七届两岸作家交流互访活动,举办首届“两岸四地文学论坛”“2018两岸青年文学营”、第十四届亚洲儿童文学大会,组织召开沈从文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周立波诞辰110周年文学研讨会、五届“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节”等文学活动,扩大了对外文学交流,提升了湖南文学影响力。
目前,湖南老作家笔耕不辍,佳作迭出;中年作家正处在创作旺盛期,蓄势待发;青年作家逐渐进入成熟期,未来可期。湖南文学队伍呈现出老中青作家竞相迸发的可喜态势,湖南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期。
继往开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湖南作协将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奋力推进湖南文学高质量发展,以优秀的文学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龙洋)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