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02 15:44:11
文/图/视频/郭星宇 唐杰 蒋点兵
湘江之水百折千回,徐徐盘绕在辽阔的平原之上,越过无垠的大地,与石期河静静地交融,在这片波光的环抱中,石期市镇悄然孕育。明代曾设驿站于此,取名石碕站,因而得名。坐落在永州市东安县的东南部,石期市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安、零陵、冷水滩三县区六乡镇交界点,207国道穿境而过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石期市镇航拍图。
近年来,石期市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再现昔日古驿繁华、重振百年名镇雄风”的发展定位,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统筹发展、创先争优,在巩固拓展中实现乡村建设新风貌,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高标准农田。
禾黍茂兮蔬果肥,岁既登兮民饱嬉。在石期市镇,油茶、柑橘、蔬菜、水产成为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四大”主导产业。借助传统油茶产业基础,当地正积极探索建设全省油茶小镇。以石市、元古、双杨村为核心,扩大成片种植规模,提高油茶种植质量,提升油茶深加工能力,延伸油茶产业链条。2021年,全镇油茶种植已达到4万亩。

油茶基地。
看过万亩油茶,来到马头村,700亩的砂糖橘种植基地硕果满枝、果香四溢。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标准化果树种植模式,马头村永亨专业合作社以及新华村益丰专业合作社正大力发展柑橘种植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砂糖橘种植900亩、沃柑种植600亩、脐橙种植1000多亩的柑橘产业规模。

村民为砂糖橘修剪枝叶。

砂糖橘基地。
一江清水,两岸良田。在湘江河畔,以蒋家村为核心的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种植基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金湘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得以落地生根,600亩的大棚蔬菜园在提质改造后成为增收的“聚宝盆”。围绕蔬菜种植,蒋家桥村还发展出鱼菜共生项目,巧妙的将养鱼与蔬菜种植相结合,不但延伸了产业链,也实现了农业排污最小化。

金湘源现代农业示范区。
把田园做美,把旅游做兴。对于石期市镇而言,迤逦的田园风光,优渥的生态肌理是当地宝贵的自然财富。立足特色果蔬种植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蒋家村正打造集红色教育、蔬菜采摘、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田园风光与乡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融合发展,让农业既好看、又好吃、还好玩。

湘江第一坝。
如今,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勤劳的石期市人民仍旧步履不歇,向内挖掘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大启、双杨村的土地上,青绿色的烤烟叶成为带动百姓增收添福的黄金叶。依托有利的农田设施条件与农业资源,当地正以大启村为样板带动周边石市村、天龙村发展烤烟种植,2021年建成了1500亩连片的烤烟种植基地,50个烤烟房。
烟叶基地。
悠悠田园梦,浓浓乡土情。在蒋家桥村,勃勃产业与秀美风光成为当地最为靓丽的发展底色。近年来,当地紧抓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实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空心房清理等专项行动,推动村容村貌焕新颜。湘江河畔,1200株的桂花树苗木、600平方米的草皮绿化在扮靓家园的同时,也让人心旷神怡。在全村人民的努力下,2022年蒋家村争创湖南省乡村振兴建设示范村。

美丽庭院。
草为德者绿,花为善者红。为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石期市镇一方面着手整治陈规陋习,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文体娱乐场所的建设,群众活动广场、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不仅充实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蒋家村文化广场。
平川旷野,碧波潺潺,奔流着的湘江不语,却见证着小镇百年来的岁月沧桑。走进如今的石期市镇,但见清溪十里,鸢飞鱼跃;耳闻燕语莺啼,笑声晏晏。勤劳的石期市人民,用双手绘制出一幅人和景明的秀美画卷。未来,这个记录着历史车辙的小镇,还会不断书写属于自己新的辉煌,这座在历史浸润下的古驿,也定会寻回百年前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