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镇:农文旅体织盛景 甜酒小镇幸福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18 17:12:53

文/图/视频/姜赛娟 李易朗 姜开林

长乐镇,取名长久安乐之意,地处汨罗市东北部,依智峰山、挽汨罗水、扼荆湘之要冲。这座千年古镇,曾享有湘北“小南京”的美誉。如今,长乐古镇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集镇全貌。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之乡、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湘文化特色古镇、湖南省特色景观示范镇,当地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特色小镇为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放异彩。

汨罗江畔民居。

近年来,小镇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彰显文化、优化环境、夯实基础”的工作重点,构建故事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休闲体育基地三大板块,深化“两点一带一片”产业新格局,获评湖南省文明镇、湖南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汨水之畔,古韵悠长、新韵不绝。

糯米基地。

古道流连,一梦千年。“长乐抬阁故事会”起源于隋唐,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春节,赛故事以扬旌抬阁,踩高跷而擂鼓舞动,一台台惊、奇、险、巧的故事排闼而来,场面蔚为壮观。

长乐抬阁故事会。

给静态文化符号的古镇赋予动态的民俗文化活动,长乐文化变得活灵活现。麻石古街引进酒馆、民宿、土特产店、汉服馆等20余家符合古镇风情的业态,同时以抬阁故事、甜酒酿造技艺为引线,串联威风锣鼓、长乐山歌、诗词楹联赋等,打造传统风情一条街,文旅融合的魅力在这里充分释放。

麻石古街。

故事文化、甜酒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共同组成了渊远的乡土文脉。大垅农庄结合农耕文化,创建湘北农耕文化博物馆,结合故事文化,创建大垅农耕故事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建田园综合体,带动湘莲、红心柚、百香果、稻虾、时蔬等特色农业发展,前来农事体验、蔬果采摘、田园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

大垅农庄。

依托“山”字经,青狮村成立智峰山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主打摩托艇、游泳、龙舟、越野车、滑道、滑翔伞等项目,将海陆空畅快嗨玩一网打尽,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动静皆宜的山水休闲区。

智峰山营地。

人文荟萃,产业兴旺。在麻石古街见证文化魅力、在大垅农庄舒缓压力、在智峰山释放活力,小镇逐渐构筑起一条完整的文化、生态农业、体育旅游环线。随着马桥段旅游公路完工,青狮村与马桥村大道相连,“三点一线”绘就农文旅体融合多彩画卷。

回龙门。

在悠悠古韵中品尝一碗馥郁醇香的甜酒,应是另外一番风味。深井水、三寸糯、十道工序、千年匠心都融入一碗佳酿之中。“甜酒小镇”拥有5家甜酒龙头企业,300余家作坊,4个专业合作社,2万余亩糯稻,带动8000多人就业,年产值达5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既让古法酿制薪火相传,又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长乐甜酒产业园。

甜酒产业蒸蒸日上,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为保留甜酒的口感,方便运输,小镇推出原味、冻干、衍生品三大系列产品。古老的符号与现代新潮元素相撞,打造IP联名款甜酒产品“博醴相待”。以长乐甜酒为龙头,卤味、干菜、糍粑、骚酒、烤肉等系列产品让人大饱口福。

长乐甜酒产品。

甜酒誉满十里八乡,当地安防产业也实力雄厚,享有“保安设备之乡”盛誉。20余家安防企业、89项专利和软件著作、3000余个工作岗位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险柜、密集架、金库门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高峰期近8个亿。

秀美屋场。

整治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旅游“颜值”。近两年,小镇集资2000余万,完成公路拓宽硬化60余公里、白改黑40余公里。镇区新建污水管网4公里,“厕所革命”改厕1380余户,全面排查农村房屋7583栋,发现隐患95处,完成危房改造45栋,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档次逐层提升,长乐村成为汨罗市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工程处理的笫一村,也是湖南农村环境净化第一村。

美丽庭院。

香草美人地,诗韵汨罗江。生态福利为高质量发展积攒底气,为守护好水生态,长乐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坚持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 ,累计查处捕鱼行为10多次,教育劝离违规钓鱼人员300余人,沿江安装“探头”,严查垃圾乱倒,一江碧水催生旅游新业态。

汨罗江长乐段。

麻石街古韵悠悠、故事会精妙入神、甜酒余韵无穷、休闲体育强势发展、保险柜结实耐用。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依托,长乐镇产业发展阔步向前,乡村建设初具成效。未来,小镇持续推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朝“三新四镇”迈进,绘浓富美长乐底色。

(一审:马俊达  二审:刘桂林  三审:刘建光)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