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01 02:58:2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株洲教育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文化根脉源远流长,众多学校共同构筑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为进一步展示各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校风校貌,突出的教育成果,株洲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对话校长”栏目,与各位校长面对面,聚焦学校特色,感知教育情怀,倾听教育故事。
本期,邀请的访谈嘉宾是株洲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杨电波。
问:株洲市第十八中学作为湖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与我市其他高中学校有何区别?
杨电波:十八中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建校之初即致力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办特色创品牌紧密结合起来,探索了一条适合校情与学情的美术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以“臻和至美”为校训,秉承“德育为先、安全第一;艺文并举、质量取胜”的办学宗旨,以“办有特色的学校,全面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方向,坚持以美育人,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追求美、会审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其中美术专业生近900人。学校的美术教育氛围浓厚,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高质量、大规模、低成本”的美术办学特色日益凸现。校园内翰墨飘香,书香满溢,处处蓬勃着生机与活力,处处洋溢着和谐与美好,从2015年起已连续七年获评株洲市“教育质量建设先进单位”。
问:十八中“以美育人、特色发展”,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普通高中教育传奇,一路走来,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杨电波:回顾学校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面对不断刷新的办学成果,我们感觉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便是以“和美”为主题的多元课程体系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学校坚持“让教职员工幸福工作,让学生快乐学习,让社会家长满意,让领导放心”的办学目标,以“文化强基、艺文并举、科研立校、特色兴校”为办学思路,立足学校实际、学生实际,通过多元课程体系整体构建,在全校师生中确立“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养性”的大艺术教育观,以“合格+特长”为主线,从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健全体魄、艺术感受力、动手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着手,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了用艺术熏陶促进德育实效、用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的良好机制。
问:作为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课程有哪些?
杨电波:学校特色办学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要通过一些特色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一种学习和生活习惯。为此,学校精心打造美术教育“四个一”工程:一是一年一次对外大型活动。学校连续15年承办了株洲市“十八中杯”中小幼书画摄影比赛,举办长株潭名家笔会,形成美术品牌影响,树立良好的特色办学形象。二是一期一次校内美术活动。通过金秋书画艺术节和十八中艺术笔会检阅我校师生书画水平和艺术造诣。三是一月一次校内艺术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校“艺韵”书画社、摄影社、星空漫画社、服饰色彩协会等社团的力量,为学校美术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及培养人才做贡献。此外,通过抓好竞赛辅导和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意识。四是一周一次学生练习书画活动。既培养学校师生基础艺术素养,又进一步营造学校美术教育氛围。这些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提供了平台,学生不仅学到了美的知识,提升了鉴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利用活动平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认同。
问:为了学校可持续优质发展,十八中的未来会有哪些长远规划?
杨电波:德育方面,我们将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构建思想引领体系,强化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功能,加大德育课程化推进力度,将德育常规活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实现德育课程的序列化、系统化、规范化。
教学教研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价体系;发挥级部制在教学管理中的优势,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和教师评价体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建立新的学习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加强课程建设,建立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和高考改革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建立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持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平台支持;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小组,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科学性及实效性;要探索符合专业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体系,并形成科学管理的培养模式,实现文化与专业的精准对接,提高美术专业生的培养质量;要继续加大对美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特色成果的辐射作用,让学生和家长有获得感,为株洲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株洲市教育局郑奕供稿)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