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跃十年,阅精彩⑧:10年,我们一直在路上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03 09:54:34

“放学”就是一张旋转的门,推开它,能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另一种心情。

——摘自《放学后》中学生创刊号发刊词


文/文萃传媒副总编辑、《放学后》执行主编 龚景文

10年,是一次成长,记录着我们努力拼搏的执著;10年,是一种积淀,承载着我们辛勤付出的心血;10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着我们创新求变向未来。


这是宁远县莲花小学一位班主任给编辑的QQ留言。讲述的是一名腼腆的小男生,在习作刊发后的开心劲。这样的事,对编辑来说就是日常,可对这名学生成长的影响却是终身的。《放学后》的编辑记者们,用颗颗爱心去对待每次采访、每篇习作。哪怕是孩子们家中的琐碎事也用心去解答。当初这些从学校门走进报社门的小青年,一个个都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热线哥哥;而当年那些接受采访、参与活动、开心阅读的孩子们现已快乐长大。

10年,我们彼此陪伴,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2012年9月,创刊号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

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一所学校的操场一角,采访正在进行。接受采访的小男孩怕生,教室里人太多他不敢多说话,记者索性把他带到了这棵大树之下。树荫下的他不再沉默,开始讲述自己和校园里这颗大树间的故事:他高兴的时候或是不开心时都会躺在这棵大树上,也因此目睹并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种种瞬间……成长故事《树梢之上》很快就在记者的笔下诞生。

而在怀化溆浦县的校园采访中,为了让淳朴的山里娃能笑得轻松自然,记者和学生娃一起,去他们熟悉的小山谷,去他们嬉戏的小溪边,给他们拍照,和他们戏耍,让他们忘却初次面对镜头的紧张……

这样的场景太多太多,或许记者们也慢慢淡忘那些喧哗,可孩子们怎能忘记?

那次,在常德澧县,刚进一中大门的记者就被一个男生拽住了,“叔叔我是马臻,还认识我吗?”原来,初一时记者采访过他,没想到进入高中后又见面了,男孩开心得不得了。

2017年新年这天,《放学后》记者接到了中南民族大学一名大一男生的电话,询问记者是否还记得他,读初中时记者对他的那段采访经历让他念念不忘,他一直保存着当年记者的那张名片,在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元旦就给心中的偶像记者打来了电话。

……

《放学后》,就像一扇大窗户,走进里面的人和事便是窗子里的风景,打开这扇窗也就打开了那些感动,震撼着这一路上的你和我。

“同学们,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神奇的纳米世界。”2014年2月23日,在实验室之旅的“导游”——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邵铮铮博士的带领下,来自不同学校的中小学生,满怀激动,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实验室,《走进实验室》栏目就此启动。

“哇,实验室真大啊!”“哇,设备太先进了!”实验室里,只听见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纳米,邵博士选取了荷叶作为实验样本。由于荷叶是绝缘体,要想在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它的纳米结构,必须覆盖一层导电膜。学生们睁大双眼,好奇地瞅着邵博士往荷叶表面溅射了一层薄薄的黄金。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样本放入电子显微镜后,电脑显示屏上随即出现了“Z字形结构”的叶子纹理。倍数放大,学生们还看到了叶面凸起和凹陷的部位上,覆盖着细小的珊瑚状绒毛,绒毛尺寸只有20纳米左右,而这只有放大1000倍以上才能看得到。邵博士告诉同学们,“荷叶表面的纳米结构,已被科研人员用在了宇航服上。”

第一期活动在同学们的不舍中结束,随后的每月一期如约而至。

李宏杰同学看完第二期——《身边的水,干净吗?》后,激动地来信说,他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从不知道,水居然可以燃烧,“更不可思议的是,通过燃烧水,还能检测出水质的好坏。”年纪小小的他许下诺言——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投身科研领域,拯救环境。

第五期活动之后,一名学生家长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条短信:我代全家表达我们的谢意,杂志我们将永远保存……感谢国防科大的教授们,是他们让孩子爱上了物理学科……感谢你们给予我和孩子机会,让我们拥有宝贵的人生经历。

《走进实验室》是《放学后》重点打造的活动型栏目,让科学走出课本,让知识更加生动,是栏目创办的初衷。几年来,我们带领中小学生走进了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检测中心,给自己的课本做个“体检”;走进格力全球制冷科技体验馆,获知人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空调、冰箱、热水器其背后的先进技术,感受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在湖南农大,同学们与油菜来了个亲密接触——原来,油菜花并不是只有黄色,还有粉色、白色、橘色、红色,油菜花也并不是只开在三四月,只要你愿意,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我国不同地方感受它浸染山野的浪漫。

……

《放学后》每场活动才刚结束,总有学生意犹未尽地打探:“老师,我们下一站去哪呢?”

是啊,10年了,开心的读者,精彩的片段,定格的画面,难忘的瞬间,成长的快乐……下一站我们去哪呢?

忘不了我们抱着相机,背着行李,坐着火车,奔赴各地采访的日子,虽然劳累,却是一路欢笑一路歌;忘不了我们坐着教育局特别安排的小面包,翻山越岭去往最偏远的学校,却发现那里的孩子一个个看着我们不敢讲话,于是我们讲笑话、做鬼脸、拉家常,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和我们聊天;忘不了那腊月严寒,抑或高温酷暑,我们依然走在采访的路上,只是因为还有很多的学校我们还没走到,那里还有着一颗颗纯真的心灵,等着我们去抵达……

故事仍将继续,未来笃定前行。

下一个10年,更加精彩!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