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跃十年,阅精彩⑩:情从笔墨深出来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05 09:39:01


文/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 左琦

青山往更青处生长,白云往更白处飞。

十年流转,我的孩子已从咿呀稚童长成青葱少年。

时间的过往已成记忆,而我们总希望找些凭依,见证与我们生命紧密联结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喜怒哀乐。我们由此生发,由此贯穿,由此远望,今天的模样确然比昨天的更美好,明天的模样必然也更胜于今天。

而这忠实虔诚的见证者,就是《放学后》。

犹记孩提时,我就盼着放学后。其实,放学后不一定有多美妙的事情等着我,但这种莫名其妙心怀憧憬的兴奋,会让我突然地觉得,平凡日子的小径是开满鲜妍的。做完作业,拿出小小笔记本,内里都是小女孩儿五彩斑斓的梦幻,密密麻麻地贴着自己喜欢的明星画片,《射雕英雄传》里的演员黄日华、翁美玲,《新白娘子传奇》里的主演赵雅芝,香港娱乐界的四大天王;再不就是邀约楼上楼下的同龄人,拉上一根长长的松紧带做的皮筋,皮筋钩挂的高度从小脚踝到膝盖再到腰肢,一路过关斩将一路心花怒放;又或者是跑到厂区的小摊贩那儿烤几串牛肉串儿,躲着父亲吃得津津有味,却冷不丁碰上父亲阴鸷的一张脸,吓得自己牛肉串都拿不稳,竹签子噼噼啪啪掉一地。

这就是我当年的放学后啊!回忆起来啼笑皆非又流光溢彩的童年,像泡泡一样在我内心的深蓝宇宙里飘荡。

可惜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遇到《放学后》这样的一本刊物,还没有这样一份精神食粮,给予我童年更温润的滋养。但我的学生和孩子比我幸运,《放学后》像一个山间精灵,飘进了校园,开始了心心相印的陪伴与守护。

翻阅它,就像亲临一块肥沃的土壤,心灵的褶皱被抚平,文学的种子潜滋暗长。它充满生机,充满感触,充满爱的力量。我从这里,读到了深厚的家国情思、崇高的英雄精神、专注的文化思索、浓郁的亲情慰藉、感人的师生情谊、前沿的科技进展、闪耀的艺体新星。我的智识像星子一样繁密起来。

它关注着当代青少年内心的迷惑与茫然,及时纠偏当下的错误思潮与现象。它允许不同地域不同观点的人发声。它像一个亲切的导师,适时恳切地告诉我们,老师要怎样才能更平和地走进学生,学生要怎样才能更自然地亲近老师。

最重要的是,它始终相信,阅读,是灵魂的晤对,是精神的创拓,是本真的找寻,是以书香蕴心香,是自性的修持与引渡。儒雅的书生在这里扶书吟哦,温静的文人在这里展卷涵咏,沉思的学者在这里与书对凝。多少高尚的灵魂从遥远的时空悠然而聚,荟萃于此,让我们在逐渐迷离与模糊的自我混沌中重拾精神的碎片,回复真实的风景。

就像乡村的少年,看到远方腾起的炊烟,就知道了家的方向。

就像隐忍的骆驼,总有一块绿洲,是它坚定跋涉步履的动力。

十年流转,我们的《放学后》,也已从咿呀稚童长成了青葱少年。

当我们面对一块石头或一个不认识的人,有了翩然落泪的情感,那便代表着,《放学后》的笔墨香气,已在根处蔓延,化为了一座饱满、膨胀的海洋。



责编:陈暑艳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