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土家情 熠熠新火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04 11:56:36

文/图/视频/郭星宇 姜开林 刘华章 向舜

巍巍武陵,绵延千里;潺潺潜溪,蜿蜒逶迤。湘西的山水钟灵毓秀,诉说着秦风楚韵,孕育出人杰地灵,滋养出一片洞天福地——沅陵县火场土家族乡。这里是画眉之乡,鸟为人宠,鸟为人知,人鸟结缘,相依千年;这里是土家之乡,小青瓦,花格窗,一草一木尽显土家风情。

集镇全貌。

近年来,火场土家族乡党委、乡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集聚优势资源,奋力实施“文旅康养小镇”发展战略,为大力实施沅陵县委“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战略,贡献火场力量。

画眉鸟之乡。

潇洒卓溪巅,春山半是茶。一场春雨后,浓雾缠绕山尖,露水浸湿了茶田。碧水青山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些火场春茶,大多来自境内的卓溪茶场和谢家界茶场。为了保障茶叶质量,茶园坚持专施农家肥,绿色、环保、无污染。目前,全乡已建成茶场面积2000亩,可采摘面积达到1000亩,带动87户群众致富。

采茶。

在火场这片土地上,不仅有茶叶飘香,还有中药材、小水果肆意生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火场乡新增产业基地3个,共有小水果基地800亩,小水果产业初现规模。黄柏、石菖蒲、黄精、吴茱萸、玉竹等中药材已成片,全乡中药材种植已达1500亩,有力带动百姓增收。

春茶。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由于地处山区,火场乡耕地资源分散。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当地积极培育种植主体,流转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剁椒产业,建立剁椒种植基地。目前火场种植辣椒面积已达250亩,今年成立了沅陵县袁佳产品有限公司,实现“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火场优质辣椒。

在火场乡,红色的革命文化与青绿的自然风光,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双引擎。风景秀丽的堡子界自然山水、“地下明珠”无源洞、有“天然空调”之称的老龙洞、“六月飞霜”的雪花山。奇山异水不仅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为当地探索以文化旅游、生态康养为主的绿色发展之路积蓄了资源。

自然风光。

将目光从高山深涧移开,便会立刻被别具风情的土家文化符号吸引。古村落、吊脚楼,这些活着的古建筑静静伫立着,彰显着别样的文化气质。为了传承土家文化,近年来火场乡加强对中村、桃坪界两处国家级古村落的保护修缮,同时加强对土家族山歌小调、九子鞭舞蹈等文艺节目的搜集整理。通过举办斗鸟节,弘扬“火场鸟文化”。

古村落。

层峦叠翠点缀着如画山乡,红色线路则镌刻着山村的革命记忆。这条先辈们双脚踏出的红色道路,曾经为火场乡送来了工农红军的红色火种,让百姓得以当家作主。如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将军树、将军溪等红色景点每年都见证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重走红色革命路线。

火场苏维埃政府旧址。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夏日的火场乡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为了守护好这片梵山净土,近年来,当地加快人居环境的整治。一方面发动在校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的卫生创建教育,增强群众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进行“周小扫、月大扫”的评比工作。通过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卫生创建活动。

同时,打响蓝天碧水保卫战,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以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为主要任务,构建起党政同责、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水岸同治、监管严格的治水机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火场。

风雨桥。

走进如今的火场乡,但见风景秀丽,山川奇特;耳闻群鸟聚集,婉转如歌。在车马很慢的从前,层峦叠嶂既是风景,也是阻隔与外界沟通的自然屏障。然而勤劳勇敢的火场人总是步履不歇,将穷乡僻壤化为康养小镇。未来,火场乡将凝心聚力,打造集红色文化体验、画眉鸟文化传承、古村落生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小镇,擘画属于火场的乡村振兴画卷。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