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21 09:50:09
文/图/视频/郭星宇 李修竹 余志勇
煤炭坝镇坐落在宁乡市中北部,素有“湘中煤都 百年煤城”之称。翻过百年采煤史,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一座水碧山青、生意盎然的“湘中门都”正拔地而起。市场繁荣、商贾如云,村民安居乐业,处处显现出勃勃生机。
“煤城精神”雕塑。
近年,煤炭坝镇党委、镇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镇 幸福煤城”发展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门业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以奋楫争先的热情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新煤城。
集中安置点。
来到东山村,朵朵簇拥的菊花与悠悠药草香,令人心旷神怡。坐落在这里的华栀农业以重金属超标土壤农业结构调整、沉陷区治理为突破口,实现乡村由“黑”向“绿”的转变。通过打造“华栀中草药产业园”中药材基地发展项目,联合湖南农业大学中药材种植专家团队,紧抓中草药品种培育、产品开发。
华栀中草药产业园。
通过流转东山村一片永久性休耕地,华栀农业种植1100多亩迷迭香、金丝皇菊。菊花采摘高峰时,可吸收20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达1.8万元。此外,莲鱼共养、特色蔬果观光也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业态。农民增收、土地增值,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蓝图在煤炭坝镇徐徐展开。

金丝皇菊基地。
走进如今的煤炭坝镇,只见天蓝水净、地绿山青、厂房林立,很难想象这曾是一座“一城煤灰半城土”的煤炭之城。锁定湖南中部地区空白的大型门业生产基地,煤炭坝镇确立了以玉煤大道为轴,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的“门业集中区”,统一规划安排,改善配套设施,提高产业的集聚性与技术水准,实现从煤都到门都的蝶变。

煤炭坝镇天蓝水净、地绿山青。
引来繁华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通过招商引资,山东兴美板材、上市公司兔宝宝儿童家具、鸿都门业、龙盾门业等20家工业企业在煤炭坝镇落地生根。目前,小镇共落户门业及配套企业100余家,木门、智能家居、门配及生产设备等全产业链产品远销海外。2021年,全镇门业总体产值近100亿元。
湘中“门都”。
目前,煤炭坝镇正形成以门业制造、整体家居定制、智能安防为主要方向,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展示体验、人才培训、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湖南中高端门业制造基地,助推门业产业强势发展。

门业生产基地。
而今的煤炭坝,不仅是湘中“门都”,还是远近闻名的创意煤城。立足百年采煤文化与工业遗存,当地打造出湖南省独具特色的矿山遗址公园和红色影视基地。陈列在煤矿工业遗址博物馆的数百件采煤老物件、大型采煤机器,重现着百年煤炭坝的历史。2020年,煤炭坝矿山工业遗址公园顺利开园,至今已有上万人次来此研学。

红色影视基地。
在红色影视基地,工业文化为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借红色电影《共产党人刘少奇》《英雄若兰》《八百矿工上井冈》拍摄契机,进一步连通了社区党建文化园、竹山塘矿山遗址公园、贺家湾美丽乡村的文旅线路。开启了集工业研学、红色影视、科创文创、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业态、多形式、多维度的全新城市周边游模式。
竹山塘工业遗址公园。
伴随着产业转型,当地以党建聚合力为抓手,实现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集采摘、文化、教育、游乐于一体的“春天里”特色文旅体验园,是宁乡市乡村振兴“一廊一带”示范片区的一道靓丽风景。农耕文化园、党建文化广场、红色教育基地、老种子文化馆、美丽屋场不仅改善了乡村的景观面貌,也丰富着百姓的精神生活。
“春天里”特色文旅体验园。
漫步煤炭坝社区,秉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曾经烟尘飞扬的采矿区被改造成了“春天里”党建文化园。以雕塑、景观、墙面、标牌为载体,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文化活动、产业发展于一体,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建故事,“春天里”真正让党建文化走进群众心坎里。
“春天里”党建文化园。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当煤矿全面退出历史舞台,400年的煤炭开采史戛然而止。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勤劳智慧的煤炭坝人步履不歇,在塌陷区开辟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煤炭坝镇将锚定“工业强镇 幸福煤城”发展定位,推动产业纵深融合发展,建设更加富饶美丽的新煤城。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