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18 15:35:55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株洲教育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文化根脉源远流长,众多学校共同构筑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为进一步展示各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良好的校风校貌,突出的教育成果,株洲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对话校长”栏目,与各位校长面对面,聚焦学校特色,感知教育情怀,倾听教育故事。
本期,邀请的访谈嘉宾是株洲市第一中学校长陈嵩。
问:市一中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优势?
陈嵩:学校自1932年建校至今,作为株洲城区教育的发祥地,近百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进入新时代,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以全面改进育人方式为重点,打好中国底色,培育时代新人。
一是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四健”:培养身体健美、心理健康、品质健全、知能健善的时代新人;
二是有精准的培养路径——“精致教育”:坚持实施精致教育,通过精品课程、精准教学、精质服务、精美校园和精彩生活五个部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并开设精品课程,推动精准教学,服务学生成长;学校创造性地开发了336课程体系,即三层三院六类课程——三层:基础、拓展和个性化;三院:建宁书院、徐家桥书院、庆云山书院;六类:传承与经典课程、援助和引航课程、攀登和望远课程。学校大力倡导个性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构建1632教学体系;对接新高考,形成了112学科教学组织体系,每个学生同时归属于1个行政班、1个培优班和2个补偏班,培优班和补偏班为走班上课;学校建宁书院的“建宁国韵”民乐团不仅成为株洲地区独一无二的民乐培养基地,还多次走出湖南,走出国门,演绎出市一中民乐生的精彩;徐家桥书院的国防教育特色班级,也成为了湖南省的示范性特色教育;庆云山书院的机器人社团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不俗成绩!
三是有科学的质量评价——全方位实践探索,形成了绿色教育质量体系,坚持全面育人理念,用多元课程支撑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培育全面丰富的人,质量建设实现从“惟分数”转为“真育人”,来一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途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问:学校有些什么举措支撑这样的育人体系高效运行?
陈嵩:首先是优质的队伍保障。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78名,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2人,历届市级学科带头人22人,历届市级教坛新秀13人。学校实行教师“四个一”工程,以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打造德高身正、博学清正、创新守正的研究型教师团队。
其次是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十三五期间争取近五千万资金,建成了条件一流的学生多功能活动中心,拥有音乐教室12间,美术教室4间,民乐团培训室1间,物化生学生实验室各2间,准备室各1间,仪器室各2间,化学实验室药品室1间、危险药品房1间,生物实验室药品房1间,培养室1间。科技创新实验室1间,电脑房2间、室内篮球馆1个、室内羽毛球场地6片、两层的图书馆、阅览室、布客书屋、心理减压系列活动室9间、国学馆等确保学生活动各种需求。
三是高效的行政运行。学校通过校长办公会、校务委员会、行政管理会等汇智汇策,精心定位发展目标,精准管理发展过程。学校还通过人事改革调整组织人力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干部作风改革,建设干部作风365工程,落实领导干部必须“在现场、在基层”的要求。

问:在这些举措下,市一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嵩: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打好中国底色、培育时代新人”为办学目标,深化课程改革促转型、创新发展方式提品质,加强条件一流、质量一流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
一是拥有三块“金字招牌”特色项目——“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南省数字化应用示范校”。
二是显著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典范,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株洲市高品质高中学校”“高中教育质量建设先进单位”“高中教育质量建设突出贡献单位”“株洲市学业水平考试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是“四名两基地”的辐射——株洲市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未成年人辅导总站)、株洲市信息技术学科基地、株洲市民乐教师培训基地,陈嵩名校长工作室,石玉平特级教师工作站,张葵名师工作室,为株洲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问:今年是学校建校90周年,有哪些精彩的活动?
陈嵩:学校90年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整个株洲市城区教育的一笔财富。具体说来有三方面,一是把握建校90周年的大好历史机遇,回顾辉煌办学历史,发掘深厚人文积淀,继承前辈优良传统,鼓励后人,推进发展;二是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三是将“敬信诚毅”的校训通过实践落到了全体师生心中,比如今年即将举办的第六届“建宁国韵”民乐专场演奏会、社团嘉年华等。
(来源:株洲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