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29 10:55:14

文/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 陈佳丽
《放学后》杂志编辑曾发来一条关于希文章的点评。希,是我的学生,而她获得的这个评价,是这样的:
“小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凸显文章主题:父爱无声。年幼无知,我认为爸爸‘冷血无情 ’,总是对他避而远之。直到读到爸爸的日记,才明白爸爸的良苦用心,严肃背后的爸爸有着温柔的内心。文章情感真切,打动人心。父爱无言,却凝聚在那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之中。作者有心,一字一句流露出对父亲的愧疚与感激之情。五张照片、五个感人的场景、五段父亲的独白,小作者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展示了父爱,显示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还使文章有了丰富的层次。”
我还记得,我是在3月28日下午两点半收到这个评价的。那天下午,我迫不及待地来到班里,告诉同学们,希的文章发表在了《放学后》杂志上;然后,在一种惊异的氛围中,我把这个评价,一字一句地、大声地念了一遍。同时,我也忍不住偷偷地想:不知道杂志社的编辑有没有想过,这篇文章背后的小作者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是的,希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老师布置的每一篇作文都非常认真地完成,还会坚持每天600字左右的练笔;几乎每次下课,都会追着你给她点评作文;后来又加上我的微信,时时地追问我,看对她的作文做何评价,有何建议。记得这次投稿,我给她提了一些建议,让她修改了四五次。一般的孩子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连我自己都快有些厌倦了,她却还是乐在其中。她是真的对写作爱得深沉!
但是,她的这种热爱,似乎有些过度。这种过度,体现在她所有的学习热情全部都集中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上。正如她自己在微信里跟我说的:“实不相瞒,陈老师,我在所有学科里,唯独偏爱语文。在数理化那些课上,可谓是听天书……平日里唯一的兴趣爱好也就是看看书、写写作了……”
如果只是偏科,那也不过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越来越多不对劲的地方:希在班里的朋友似乎很少;希不是很有精神;我还听到了关于希的一些负面评价……
总之,文章被刊登在《放学后》杂志上的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天之骄子。
在我告知全班这个消息的时候,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的表情告诉我,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奇迹就是发生了。我一字一句地念着评价,又一字一句地,读她的稿子。大家的哗然,转为欢呼,变为掌声,每个人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她。她坐在那里,在炽热的目光中,似乎有些不自在。然后,我们的眼神对上了。那一刻,我看到她的眼里,满是惊讶、满是激动、满是欣喜……
在那一节课上,她是最闪耀的明星。
刊登一篇文章,对于《放学后》杂志来说,这只是它创刊十年以来的常规事务,但是,对于一个将写作视为唯一兴趣的女孩来说,一篇文章的发表,无疑是人生中的里程碑事件。
它就像黑夜里的一根火柴,哗的一声,亮了,然后,生命的火把,腾腾地,燃起来了……
这个奇迹,源于一颗热爱写作的种子,成长于一缕阳光的照耀、一场雨露的滋润……
毕业前夕,她又投过一次稿。虽然没有被选上,但她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认真地阅读、写作。而我,也收到了一份最好的礼物——来自学生的认可和喜欢:“谢谢陈老师鼓励,感谢相遇,您真的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一位老师。”
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老师,她也不是最好的学生。但是,经由写作,经由与《放学后》的遇见,我们却创造了一个教与学的最美瞬间。

责编:李佳玲
来源: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