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1 13:14:38

益阳市赫山区梓山湖学校 唐晖
2012年,那是我从教的第15个春秋,乡村的朝晖与晚霞常常与我作伴,那时候,教学之余,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是在学校阅报读书填补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空白。
身在乡村孤陋寡闻,在偶然的机会,从邮局送报纸的邮递员大哥手中接过推荐的一本中小学生的刊物——《放学后》,在当时作为博览教育教学期刊的我看来,《放学后》是独具慧眼、开启心智的报刊之一!从《卷首语》《聊吧》到《阅读》,这些“妙文精品”,总被我用来与乡村学子们在课余分享。
不久,我看到《放学后》创新改版:《小聊斋》《童话里的光》等栏目专门针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升,让我记忆犹新。看了几期,我觉得不少内容可以读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自己也可以试着写写,甚至于将一些生动感人的语段采摘积累起来,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培养语文素养。2014年那一年是马年,春节期间家里添了外甥女,在全家人兴高采烈喝完满月酒后的晚上,我静坐窗前,禁不住乘兴提笔为学生们修改一篇篇习作。几经琢磨修改后,我用电子文档仔细再次查阅,按着刊物的投稿方式发出。以后这件事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大约过了一个星期,在另外一所学校的同事打电话给我,问刚刚《放学后》上那篇文章是不是我指导写的。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乡村邮局,翻开邮递员新送到的刊物一看,果然有一篇我所指导的文章发表了。
《放学后》的“初战告捷”,给了我很大的欣喜和鼓励。以后我向同事们积极推广,让这本刊物成为乡村师生教学之余的“香饽饽”。借助自己兼职通讯员的特殊“身份”,从此它在学校里、同事圈算是有了点小小的“名气”。2015年,我荣调城区最年轻的学校——梓山湖学校。尔后,2019的首届“邮政杯”湖南日报朗读者大赛,更是让我结识了《放学后》负责区域推广的胡先涛老师,他除了带领记者对学校全方位宣传和约稿,还表扬我的习作文字流畅、字迹漂亮,鼓励我工作之余多练笔头,多写点各类体裁的文章。陆续改版后的《放学后》杂志,全版彩色印刷更加精美,栏目设计更加接地气,成了师生共同阅读和学习的好帮手。
2021年,有一次参与接待了胡先涛老师和《放学后》编辑姚瑶老师一行来学校的进行新湖南、《科教新报》采风活动。胡老师对我似乎印象较深,还没听区教育局负责工作的领导介绍完我,马上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我们早就认识了,你的稿子写得不错!”就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我和《放学后》的编辑老师们有机会进行了面对面切磋交流。正是在《放学后》期刊的老师们不断鞭策下,我陆续成为区级、市级优秀新闻报道通讯员。
回想起这一切,是《放学后》丰富了我的知识视野和思想阅历,是《放学后》拓展了我的写作兴趣和文学爱好,是《放学后》助力改变了我的工作轨迹和人生道路。值此《放学后》创刊十周年之际,我向它表示衷心感谢;也想借此机会,感谢那些帮我扶我一路走来的人!

责编:陈洁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