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2-07-07 21:20:32
新湖南客户端7月7日讯(通讯员 郑焰)喻泉,中共党员,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同学们眼中的“全能学霸”。在读期间,喻泉的课程成绩及综合成绩均为专业第一;发表SCI、EI论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5项,校级24项,院级11项,奖学金6项。
“高标准”“严要求”是喻泉给身边同学朋友留下的印象,更是她身上闪着光亮的魅力。
潜心科研 努力是梦想的最佳注解
很少有人知道,在电气工程专业学习优秀的喻泉本科阶段所学的是数字媒体。作为一名跨考生,在读研初期她也曾有过十分焦虑的阶段。
“行动是打败焦虑的最好办法。在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我就努力补回来。”整个研一期间,她几乎每天都会研读课题组最核心、最基础的文献,“和本专业的同学相比,当时的我阅读一篇文献可能只能理解到一个相对较浅的层次,而他们则能掌握深层次含义。”遇到这样的情况,喻泉没有退缩,她开始更加积极地向导师、师兄师姐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并不断提升自己。
在喻泉的科研历程中,第一篇论文的撰写过程让她印象最为深刻。考虑到当前中压配电网线路复杂,极易发生随机故障,而现有的配电网对地参数测量方法未计及消弧线圈阻尼电阻和变压器漏阻抗的影响,导致对地参数测量精度不高。为此,喻泉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地参数双端测量及闭环控制的有源消弧方法。
虽然明确了研究方向,但喻泉在使用PSIM仿真软件实现配电网中性点注入电流闭环控制有源消弧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如何选取合适的控制器既能降低控制系统对配电网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减小过渡电阻值变化范围较大对系统的影响,又能提高控制系统的快速性,以便及时抑制故障电流……”为了更专业、高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喻泉主动联系了电力电子研究方向的王文老师,寻求他的帮助。“我很感激王老师,有一次王老师从上午10点一直耐心指导我到下午1点,不厌其烦地推导复杂冗长的公式来解答我的诸多疑惑,许多问题也都因此迎刃而解。”
之后,喻泉不断调整优化参数、反复打磨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5月,喻泉的第一篇论文《基于对地参数双端测量及闭环控制的配电网柔性接地有源消弧方法》被《高压电技术》期刊(EI核心源检索)录用,“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告诉了王老师,周而复始的仿真试验仿佛都在此刻被赋予了意义。”
怀揣着对科研的热忱,喻泉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在读期间共发表SCI、EI论文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既然我起点比别人晚,我就只能做到比别人更努力”,她严格按照清晰的定位和自我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着,努力在科研道路上走出精彩。

喻泉(右二)在卓越研究生奖学金答辩会上
多元发展 她是步履不停的“获奖专业户”
研一上学期,本着提高语言表达的目的,喻泉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微党课比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演讲类的比赛,但她没有因此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她说,“既然选择去做一件事,就要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经过层层选拔,喻泉代表电气学院进入校决赛。对于她来说,进入校决赛是惊喜,更是挑战。备赛期间,喻泉化压力为动力,空旷的楼道成了她最好的“伙伴”。她模拟比赛的形式,在楼道间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手持矿泉水瓶当做话筒,并请身边的朋友来当评委,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从初赛到决赛,从生疏到熟练,正是以这种全力以赴的态度,喻泉取得了校二等奖的好成绩。

喻泉(中)在参加辩论比赛
这次比赛赋予了喻泉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让她更加敢于尝试,挑战自我。因形象气质较好,她被选拔加入校研会艺术团礼仪队、主持人队。在校期间,担任了第二届研究生风采展暨颁奖晚会主持人,并获得文体活动单项奖学金、“优秀演出人员”等称号。作为电气学院研究生辩论队成员,她还代表学院参加校内各类辩论赛事,并在第九届研究生辩论赛中获得季军、第十届研究生辩论赛中获得冠军。“我热爱探寻生活中的无限可能性,跳出舒适圈,就能遇见另一个自己。”喻泉说。
除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喻泉将学生工作做得也十分出色。在担任班级团支书期间,她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个人荣获“十佳团支书”称号,还带领支部获得“先进团支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研二时她通过选拔担任了电气学院党支部书记,协助学院党委开展研究生党建工作,并带领支部在“七一表彰”中获“优秀”评级。“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让我与同学相处得更加融洽,提升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与管理能力,更为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好运”常相伴 奔赴下一场山海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谈起成绩,喻泉总是无比谦逊。在她的心中,她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一路走来支持和帮助过她的人。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住繁华”是喻泉的导师曾祥君教授常对她说的话。她深受导师埋头苦干、潜心钻研精神的影响,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究中,培养自己的专业思维,不断探寻着科研的无限可能。
“科研从撰写论文开始”,这是团队老师喻锟在喻泉刚入学时对她说的话。论文的组成部分、每一章应包含的内容、如何回复审稿专家的意见……喻锟手把手地将经验传授给她。
“曾祥君、喻锟两位老师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没有他们的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回首过往,喻泉感激地说道。

除了导师,喻泉还在校园里遇见了自己的另一半。曾举鹏是喻泉的同门,一次次的讨论交流、做实验很快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爱情也在日常交往中悄然萌生。他们是彼此的学习伙伴,一起带团队做项目,又在一次次比赛中共同成长;他们是彼此的“充电宝”,给予对方前进的勇气、信心和支持。“我以前做事比较大条,没有规划,和喻泉在一起之后,我渐渐被她严谨细致的态度所影响。”曾举鹏说。而曾举鹏在科研上的思维见解也帮助喻泉打开了不一样的世界,“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总是能给我很多启发”。
毕业之际,回忆起在长理度过的三年时光,喻泉深感不舍。“非常感谢学校、学院以及课题组的栽培,给予我更多的可能性,让我在长理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展现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从开始到现在,喻泉坚持把脚下的每一步路走好,她相信结果是过程的自然反馈,把过程完成好了,结果自然不会太差。如今毕业在即,喻泉也成功拿到了国家电网的offer,给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未来的漫长旅途中,她将继续带着从容与坚定,收获属于自己的满天星光。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