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2-07-27 15:00:45
文丨 方雪梅
吃报纸编辑这碗饭已久,笔下的文字,不少涉及纸砚、书案前的人与事。这类文字,散落在数年间,也散见于各种媒体。近日回头一看,竟然有数十篇在手。
艺术的事,最让我关情。每与书家、画家、作家相近,总能从其作品中,感受到如驻扎在春天腹地的沉醉。书法作品的墨线舞蹈,绘画作品的浓墨淡彩,文学作品的细腻与磅礴,温暖与冷寒……让我心中,或者浓翠交加,有“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或者风狂雨急,忧思百结,胆边剑气腾升。
读到早古关于艺术的文字,《周易系辞》说,“河出图,洛出书”;《吕氏春秋》则云“史皇作图”,史皇所指,仓颉也。从仓颉造字之后,关于我国艺术肇始的说法林林总总。古人张彦远采纳众家之说,认为书画同体同源,皆为天地圣人之意。此言为后世寻源者,视为其宗。其实,今人皆知,艺术是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即活命之道而来,唯此一径,别无他途。
中国的笔墨纸砚,孕生了数千年,这一路,越先秦汉魏六朝之风雨,历唐宋元明清之变迁,到今时,已经枝柯粗硕,花叶满树:从《诗经》《史记》《论语》《周易》、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从颜柳、二王到米芾、怀素,从吴道子、董源、顾恺之到八大、文徵明、齐白石;从岩画、壁画、瓷画到帛画、油画、水墨水彩....所有这些,在文化的殿宇,乃擎天之力。
为历代文化前贤所牵引,我从骨子里不羡庙堂之贵,不羡钟鸣鼎食,只仰望妙笔雄文,书画一路。在我看来,侍弄丹青水墨,与诗文相对,最有情趣。我以为,执着文艺者,如大地上峭拔的森林,总有一番气象:或沉静如水,或风啸枝头,或五彩齐发;但无外乎铁杵成针,天赋偶成,名师高徒之类。每搦笔,他们必会将世界的一角,呈现给众人,让人窥见书画与文字的力量。
这些年,我与文学艺术界过从甚密。读书家画家作家们的文字书画,让我内心恬静愉悦,眼界大开。那些高妙之作,落笔写意,自见机枢。我读之感慨,故而在报纸上写了一些零星的文字,包括书评、序言、画评、人物小记等等。今分《品书》《读画》《赏墨》《阅人》四辑,汇集成一册,名《闲品录》,算是旧笔归拢备忘吧。结集前,将部分标题做了调整,是为更近随笔,远教说。
我的笔下,所涉湘人居多。文字多为工作所需,非好辞,只现全豹之一斑。湖湘文艺界群贤聚集,蔚为大观。吾之小文简陋,浅水轻风,不及其皮毛,且囿于报纸副刊的篇幅,所写所见,为浮光掠影,不及深处。此为我之憾事,也是惭愧处。
《闲品录》付梓之际,心生惶恐。原本打算再采写数位湖湘文艺界的代表性人物,以求较多地体现文艺湘军之风貌,充实本书内容;然而,身陷繁琐的日常事务,时间的碎片化,使我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这一设想,故留待日后弥补。
张彦远先生在岁月的黄旧处说过:“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作为文字的记录者与编辑者,生活的美好,让我难以忘情。在有涯的人生里,我的拙笔,当向艺术的赤子们俯首。也请方家教正。
作者简介
方雪梅 ,文创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副主席,资深副刊编辑,武汉大学新闻学院毕业,曾负笈英伦。出版诗集《结糖果的树》《疼痛的风》,散文集《伦敦玫瑰》《寂寞的香水》《谁在苍茫中》,报告文学集《时代微报告》,文艺评论集《闲品录》,作品被收入多种选本。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