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华 蓝玉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12 14:28: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2日讯(通讯员 黄春华 蓝玉春)眼下,正是淮山种植的好时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拔干村,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种植淮山,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不要放太密了,放稀一点。
在拔干村的淮山基地里,数十名工人们在基地负责人任小华的指导下正有条不紊地种植淮山,施肥、放种苗、再覆土,一颗颗淮山茎块被工人埋进开好的沟渠中。
“没石头、成片,水源也好,从目前来看的话,还是可以种得,符合各方面要求。”基地负责人任小华说。
今年初,来自广西的任小华和朋友通过介绍看中了白芒营镇拔干村里的各种硬件设施和服务,承包开荒了这片380余亩的山场,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了白鬼、黑鬼和滚地龙三个品种的淮山。
“为村里面修建了产业大道,长大约5公里左右,向相关部门申请了资金300万元左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驻村工作队队员黄俊说。
基地每天都有五六十名工人务工,种植完成后,还需要进行施肥、搭架、浇水等一系列管护工作,这也给附近村民提供了长期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
近年来,拔干村总共流转土地5200亩,发展了柑橘、青桃、瑶山雪梨等产业,并切实解决种植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现在又将这片山场流转出去种植山药,给村里带来租金20余万,还可以给广大村民带来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务工收入,为我们村又增加了一大产业,推动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江华白芒营镇拔干村村秘书黄生福说。
责编:蒋慧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