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15 14:40:32
1928年,湘南起义,一名少女格外积极,她腰扎红腰带,头裹红头巾,肩背红缨大片刀,带领工农革命军在乡下开展土地革命,深得群众拥护,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姑娘”。她就是时任中共郴州县委秘书长、后来的女革命家曾志。
调皮捣蛋假伢子
1911年4月4日,曾志出生在湖南宜章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她是家中长女,自小胆子大、个性强、脾气倔、主意多,调起皮来像个伢子。
她见爷爷爱喝酒,也想喝。爷爷不许,说细妹子不能喝酒,可她不听。一天,她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溜进酒窖,打开一坛一尝,酒又香又甜,于是喝了一碗又一碗,直到醉倒在酒窖里。一次,她见一只回窝生蛋的母鸡趴在窝里一动不动,以为它是偷懒,一把抓起丢进水渠,结果把鸡淹死了。她看到家里的杂屋间放着两口大棺材,就问爷爷是什么。爷爷告诉她是爷爷奶奶的寿屋。她一听,非要进去看看,在里面躺了半天,说要看爷爷奶奶今后住得惯不惯。
父母望着调皮大胆的她头疼不已,把她送进学校,想通过学校和老师来治治她的淘气。学校教的是新学,两个老师都是省立第三女子师范毕业。曾志喜欢老师,学得很好,但调皮的劲头一点没少。她经常爬到高高的树梢上,享受树的摇晃,吓得老师在树下捂着眼睛不敢看。

偶然接触新思想
曾志8岁那年,家里为她订了一门娃娃亲。她被接到长沙,入读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4年后,她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女三师创办于1912年,是一所反帝反封建、培养新女性的学校,曾被誉为湖南妇女运动的摇篮。学校有800余名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女,新思想、新文化正激励着她们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运动。而此时的曾志才13岁,对政治时事还不大懂,她关注的是女三师整洁干净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偌大无边的操场和应有尽有的体育设施。
曾志生性好动,喜欢体育,篮球、赛跑、跳马、跳远都是她的强项。运动场上,她频频展露风采,不久,就成为了学校的运动健将,享受运动员用餐和住宿。
1924年的女三师,已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学名毛达湘)就是女三师的首任党支部书记。她们活跃在校园,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共产主义,还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有一天,打完球的曾志到俄罗斯研究会找同学伍若兰,见她聚精会神在听一名高年级同学演讲。演讲从俄国的十月革命讲到中国的国民革命,讲到反对旧礼教、反对压迫女子……
这是在讲女子的命运,是在讲自己的命运。不知不觉,曾志听入了迷。伍若兰告诉她,演讲人是毛达湘,比她们高一届,穷苦出生,讨过饭,后被伯伯家收养,成为毛泽东的妹妹。伯父母病逝后,又被姑妈收养,不久做了童养媳。1921年冬天,毛泽东回韶山,见她大雪天还赤着脚在山上为婆家砍柴,于是鼓励她:“走,跟哥哥出去干革命!”这才有了毛达湘的今天。
曾志听得热泪盈眶,不由想到了自己的“娃娃亲”,她立刻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请求父母解除。那一天,她很轻松,也很兴奋,她终于摆脱了精神上的枷锁,获得了解放。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懵懂的女孩了。
巾帼绝不让须眉
1926年,随着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衡阳创办了全国第二个农民运动讲习所。讲习所为军事建制,招收青年学生,曾志听说后,果断报名参考。农讲所收录学员112人,其中只有10名女生,曾志最小,刚满15岁。脱下学生装,换上革命军服,精神焕发、英姿飒爽,曾志乐得做梦都在笑。
没想到,接下来的军事训练,除曾志外,其他女学员都学不了、受不了,于是农讲所决定将全体女学员转到政治讲习所。曾志不同意,她找到所长评理:“为什么把我也转走?”所长说:“留你一个女生不方便。” 曾志反驳:“没什么不方便,厕所我可以晚上去上,洗澡也可以在男生洗过后再去。反正我不走!”所长拗不过曾志,留下了她,让她单独住一间房,还给她挖了一个小茅坑。
就这样,曾志成为农讲所100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兵。巾帼不让须眉,半年后,曾志以总分第8名的成绩毕业。1926年10月,农讲所鉴于曾志的优秀表现,发展她为中共党员。
这一年,她才15岁,正是人生花季时。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兼职教授,长沙地方文化学者)

责编:曾善美
来源: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