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美食推荐官》征文⑩‖睡在稻草里发酵的糄粑

  大湘菜报   2022-04-28 09:27:24

每逢金秋时节,衡阳一带的作田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几百只糄粑的。

糄粑的结构看似简单,就是发酵了的糯米粉晒干而成,但生产时的工序却有些繁琐。

秋收以后,大家将自家田里收上来的糯谷晒得焦干,碾成洁白的糯米,再选去其中的杂质。做糄粑的时候要选择接连四五天的晴好天气。日子选好以后,再用水将糯米浸透,挑到磨坊里将糯米磨成细滑的糯米粉。

(图片来自网络)

将从山中早就找回家的铁灯芯、蓼叶草等几种清凉可口的草药熬成水,然后把家里自制的发酵饼捣碎,调合在一起。用手工将调合调和好的糯米粉搓成鸡蛋大的粑子。这粑子用两只手搓得扁呀扁的,从形象上来命名,就叫糄粑。糄粑不但要做得紧凑,还要耐看。

当然这还只是糄粑的毛坯。用温暖的干净稻草在密封的屋子里铺成一个大窝,将刚搓好的糄粑毛坯放上去,盖上几层厚厚的稻草,让糄粑静静地睡在稻草里发酵。

这段时间,房子要密闭不能透风。糄粑睡在稻草里面,仿佛大师闭关修炼一般,千万不能让人干扰它们。一直等嗅到糄粑发酵出浓烈的香味以后,才可揭开上面的稻草,让糄粑凉上一两天。这时候千万不能操之过急,看着它湿润的样子,就马上拿到太阳底下去暴晒,这样的话,糄粑就会晒得四分五裂。

凉了一两天后,就可以用竹篮、簸箕、竹席等工具将糄粑装到秋日下晒几次太阳。晒得糄粑洁白无瑕,用手也掐不进去时,就算大功告成了。晒干了的糄粑,收藏得好的话,吃上一年半载都没问题的。

要吃的时候,须先要将糄粑放到温水里浸泡半个钟头,细心地等到糄粑里头全部浸透以后,才能拿到锅子里去蒸熟。如果不用水浸透的话,看似结构简单的糄粑是永远也蒸不熟的。食物里面藏机关,如果没弄明白就开煮,那你定会暴殄天物。当年,日本鬼子侵犯衡阳,狂轰滥炸,用了四十多天才占领了孤城衡阳。当时,鬼子从衡阳的老百姓家里搜到了如大米一样洁白的糄粑,以为这个东西像大米,经火煮熟,一定能吃。于是放了一锅的水,将糄粑放里面煮。煮呀煮呀,将水都煮干了,可拿出煮了的糄粑来吃,里面仍然是白生生一片,吃之无味,弃之可惜。气得鬼子牙齿痒痒的,却无计可施。

糄粑蒸熟以后,不用添加任何东西,即可食之。这时候的糄粑,原汁原味,软而不粘。因为它是经过发酵的,能助人消化。小孩子消化不良时,多吃几次糄粑,症状定会大大改善。

如果将蒸熟的糄粑再添点芝麻和红砂糖,加点水放到锅里一煎,则色香味俱全,是世上无双的美食。它们仿佛一颗颗软玉,一个人吃上十多二十个都不成问题。当然,若能再配上一壶本地自酿的湖之酒,细斟慢酌,跟两三亲朋天南海北地闲吹,那是神仙也难有的生活。不过,要吃的时候需要注意一点:切勿操之过急,也莫囫囵吞枣!要一口一口地咬,别看它表面上不烫,里面说不定正烫得很呢。糄粑的这种柔中有刚、深藏不露的品质,恰是衡阳人性格的真实表现。

衡阳人爱吃糄粑,糄粑已经上了衡阳人的菜谱。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糄粑的生产已经常规化、专业化了。大街小巷,到处见到卖糄粑的人家,他们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糄粑,而且生产出来糄粑不但美观、洁白如玉,味道也是没得说!

美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表现。闯荡在外的衡阳人自然不会忘记家乡的糄粑,不断地将它带出去。随着日积月累的交流,糄粑这种过去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食一定会漂洋过海,越走越远!

文/钟云省


【征集】

今年,湖南将举办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谱写文旅产业发展新篇。由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推出的“最美家乡推荐官”(https://newxhn.voc.com.cn/portal/tougao/index#/?id=56)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同时,聚焦美食,晒春光,晒家乡,新湖南·湘菜频道正式启动“最美家乡美食推荐官”征文活动。家乡好食材、好菜品、土特产、美食掌故、民间大厨……家乡美食记忆,欢迎来稿,一经筛选即可推送。来稿文章须为原创作品,有真情实感,主题鲜明,条理明晰。体裁不限,散文、随笔、特写均可,800—2000字左右,配图片更佳。来稿请发送至邮箱1808547726@qq.com,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最美家乡美食推荐官征文”,作者须留个人简介等相关信息。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湘菜频道等媒体平台将从来稿中择优刊登,获奖作品将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或奖品。

责编:达庆玙

来源:大湘菜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