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1-10 17:04:03
文/图/视频/杨洋 姜开林 曾永明 李佐城
明月镇地处醴陵市西南部,农业发达,风光绮丽,文脉绵长。这里有醴陵第一高峰——明月峰,“上有白石,状如明月”;天华台雾凇奇瑰,冰松玉竹;藕塘、寺冲、龙龟山水库碧波清澄。九峰山上仍流转着高僧昙晟云游时的祥云佛音;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里,一件件历史文物将曾经演绎的生死较量娓娓道来。

明月镇风光。
近年来,明月镇党委、镇政府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明月”的总体目标,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出辣椒、黄桃、葡萄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村一品”特色村。同时,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山水资源优势,明月镇抓住全域旅游的机遇,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一个农业休闲观光及特色旅游乡镇。

醴陵最高峰——明月峰。
万亩稻花遍野香,瓜果蔬菜村村异。明月镇探索出一条以特色玻璃椒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特色农业之路。每到丰收季节,观音岩的桔树枝头便挂起盏盏“橙灯笼”;档梓山村的黄桃肉质细腻,汁水丰盈;青色、紫色的葡萄颗颗饱满,沉甸甸一串儿……而其中最最亮眼的,当属醴陵玻璃椒。

桃花盛开。

醴陵黄桃。
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久负盛名的“醴陵玻璃椒”,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其宛如红玛瑙一般晶莹剔透,晒干后里面的籽也清晰可见,由此得名。醴陵玻璃椒富含硒、锗等微量元素,微辣中含丝丝甜感,风味独特,辣椒酱、剁辣椒、风味辣椒萝卜等辣椒制品,也深受人们喜爱。

醴陵玻璃椒是“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
2016年,水口山村成立了玻璃牛角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玻璃椒成为了这个贫困村走向致富之路的钥匙。但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劳永逸、一帆风顺的,销路打不开、运输有难度、标准不统一,都是发展路上面临的难题。

醴陵玻璃椒种植基地。
为解决这些难题,明月镇制定了醴陵玻璃椒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品牌统一标准。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建设特色基地、深加工厂、冷链物流、农产品冷库,成功突破了储藏、包装、运输上的瓶颈,打造了玻璃椒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贺家桥社区还建成了玻璃椒特色产业园,今年生产的6000余公斤鲜椒,被提前抢购,销售一空。

醴陵玻璃椒。
湖南绿博会、农博会、年货节上,醴陵玻璃椒“频频亮相”,真正做到了“名声在外”。明月镇还多次举办辣椒节,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方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醴陵玻璃椒”这一品牌成功打响。2018年,醴陵玻璃椒成功跻身“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品牌估值达到1.67亿元。

贺家桥辣椒制品。
如今,水口山村辣椒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200亩,成熟之际,川野红遍。全村种植的玻璃椒都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火红的辣椒创造了火红的产业,也带来了火红的日子,小辣椒共带动702人成功脱贫,为贫困户增收180万元,点燃了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明月镇山清水秀。
壮丽青山、秀美碧水,勾勒出了明月镇的形;红色文化赋予她灵动今古的神韵。随着产业的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小镇的乡村旅游业也迎来了全新机遇。通过推进农旅融合,小镇不仅打造出农家乐、特色民宿、瓜果采摘园等众多旅游生态链,还形成了山水之旅、红色文化之旅、瓜果采摘之旅等特色旅游品牌。

乡村公路
“一村一品”示范镇云岩社区里,一座休旅文创“醴陵玻璃椒特色小镇”正在“冉冉升起”。未来,明月镇将以“产业+文旅+城镇化”为发展策略,延续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空间特色。依托山水生态,开展跨越群峰、深入翠谷、临湖戏水的休闲体验,使人身临云岩美景,亲近山水自然;围绕三大核心文化,积极开拓文旅农创产业,集中打造湘东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明月镇美景。
沃野千里,物华天宝;产业兴旺,生机勃发。明月儿女正以万丈的豪情、百倍的努力,谱写着明月镇产业红火、生态旅游的新篇章,迎来美丽新乡村的蝶变展翅。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