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镇:西长模式获益佳 农旅融合促发展

  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30 10:31:52

文/图/视频/朱珍 姜开林 刘华章 邵硕

白水镇位于汨罗市西南部,因临靠湘江支流白水江而得名。这里群山环绕,村庄秀美,民风淳朴,房屋错落有致,四季闲适幽静,拥有栀子花园、蓝莓园、沿江风光带,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景区。

白水镇全貌。

近年来,白水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贯彻落实汨罗市委“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双引双带”模式,以西长片区整体开发为例,推进整村土地流转与产业振兴,形成了乡村振兴的“西长模式”。

白水镇西长景区。

西长村本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2014年,在乡贤倡议、投资下,西长村成为了集密林赏花、四季摘果、运动体闲、农事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宜居村庄”“中国美丽闲乡村”“国家级AAA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19年首届栀子花文化旅游节。

在西长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白水镇深入挖掘“西长模式”,辐射带动周边的王家坪村、唐山村、三星村连片发展,着力将西长片区建设打造为全镇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盘活土地、招商引资,增强产业项目市场化运作,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2019环洞庭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按照“农户自愿、村级组织、规范合同、合作社运行”的思路,白水镇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托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对残次林、低产田、零星田进行流转和改造。

四季花海广场。

西长片区流转土地15826亩,种植红豆杉、樱花、红叶石楠等各类林木,形成四季赏花、特色采摘、生态种植的产业格局。以土地流转作为“催化剂”,三星村、西长村、毛岭村千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公司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提升了产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西长苗木基地。

村村有产业,村民有收入。白水镇积极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打造“农旅融合”品牌,带动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形成以西长景区为中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

蓝莓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西长片区引进湖南益健生态蓝莓采摘基地、万亩脐橙基地以及上春园项目,举办蓝莓采摘节、栀子花节、花海灯光节等线下活动,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依靠闵家新村与周边农业产业,白水镇打造乡村餐饮娱乐综合体,助推“旅游+休闲+农业”发展。近三年,西长片区游客接待量年均突破25万人次,年均旅游总收入超过6000万元。

益健蓝莓生态园。

为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白水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党旗飘扬·党徽闪亮”先锋行动,定期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同时,广泛收集村情民意,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组建宣讲志愿服务和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带头遵守“十不准”规定,重塑文明乡风。

志愿者打扫卫生。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在白水蔚然成风。乡友马朋在三星村建厂发展传统特色食品加工业,将本土百年特色小吃“马复胜”品牌发扬光大。目前,马复胜主营传统小食糕点及月饼和粽子,年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2016年“马复胜”品牌更是获“湖南老字号”称号。

富硒米生产加工。

西长片区,正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田园梦想腾飞之地。“接下来,白水镇将以打造一流文化休闲农业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西长片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形成社会各界关心农业产业化的良好氛围,努力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