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4 18:12:39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记者 董以良
新闻行业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一张报纸的诞生需要经历哪些步骤?12月2日,长沙望城思源学校七八年级近200余名学生们来到了湖南日报华声研学园,带着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憧憬与期待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职业体验的研学之旅。活动中,学生深度体验新闻工作的不同工种和职业细节,学习了新闻专业知识和相关职业内容,进行了一场新颖又有趣的职业生涯“初体验”。
上午9点,一进入园区,学生们立刻被两座巨型“蒙古包”吸引,这是华声研学园打造的1800平方米魔尔气膜工厂,也是学生正式开启新闻职业体验的第一站。在气膜工厂的培训室内,研学导师详细为学生解说了他们即将体验的职业内容和特色,还认识了记录官瑞伯、光影师卡曼等五位由新闻概念衍生出的机器人。他们会在对应的课程中与同学们见面,并指导同学们完成各项通关挑战,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古法印刷真神奇,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在印刷工坊,C2103班的学生在阵阵翰墨香中分组进行古法印刷大比拼,挑战用活字印刷术亲手制作一张完整的报纸。第五组成员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印刷出了一张清晰工整的新闻稿件,小组长陈嘉欣一边展示一边和记者分享,“虽然一开始有些难,但组员们配合默契,齐心闯过了难关。这次活动让大家都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还记得刚刚教的‘新闻五要素’吗?这里的每一篇新闻稿件都缺失了相关信息,需要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寻找线索补全信息。”在“新闻线索追击室”内,化身为魔尔记录官的学生在不同的房间寻找新闻线索,不时用大喇叭将信息传递给对面的学生,新颖趣味的玩法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游戏,很快补齐复原了缺少新闻要素的稿件。

“以前参加过很多种活动,这样的研学体验还是第一次。”C2002班学生吴诗悦在闯关成功后不住感叹,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一种具体的职业,“原来一张报纸的出版要经历这么多工序,果然任何职业都需要努力和智慧。”

“新闻选稿需要具备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还要有一定的人情味。”“记者不仅要具备脑力、笔力、眼力,还需要脚力。其实任何一个职业都是如此,需要我们更努力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结束一天活动,学生们意犹未尽的感叹道。
“研学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门课程,既要研也要学。”副校长孙国海介绍,本次研学,不仅对学校落实“双减”进行了延伸,也是一次特殊的职业生涯教育。为此,该校综合对比了长沙市教育局发布的研学基地名单,结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选择了这样一种更贴合学生成长需求的研学方式。
孙国海表示,该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通过五育并举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一方面,学校积极利用课后服务开发了近20个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艺体特长;同时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打造体育特色,为学生健康成长打造一个强健的体魄。而本次研学聚焦职业体验,更是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提前增进对社会各行各业的了解,把握好人生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据了解,湖南日报华声研学园依托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党报优良传统和核心优势资源,融合了“科技+文创+新闻+实践教育”,除了有记者、编辑、摄影师、印刷师等新闻行业的职业体验,还开发了网络安全官、市长、法官、律师、警察和检察官等12条不同的职业研学路线,设置了30余个体验空间。这些路线的课程文化内涵丰富,集职业体验、视觉科技、科学探索、文化活动、艺术指导、亲子休闲等活动形式为一体。对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引导学生理解学习意义、拓展自我认识、培养职业价值观和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

责编:董以良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