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魔尔,明德美琪研学这样玩!

  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6 10:27:19

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李佳玲

暖暖冬阳下,研学正当时。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下减负不减质的教育理念,12月3日,长沙市望城区明德美琪学子们走出课堂,来到了湖南日报华声研学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在这里,同学们将体验妙趣横生的木工,迎接富有挑战的手工实践,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见证匠人的巧思……

木工课堂,让大脑随手指探索世界

1800平方的巨型“蒙古包”是学生到达的第一站,这里是魔尔气膜工厂和乐出自然区域,而木工课堂就在此处。木工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让你用木头制作一个钢筋铁骨的朋克木头人,你会如何想象创造呢?

在木工课堂上,孩子们学习认识和使用工具,建立对结构的认知,通过测量、打磨、绘制等一系列缜密的思绪及步骤,亲手制作了一个钢筋铁骨的朋克木头人。“又学到了一项新技能,这是我第一次用工具拧螺丝,虽然我的手已饱经风霜,但是制作过程锻炼了我的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完工后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2004班的周雅岚正准备将劳动作品与实践心得通过网络与父母分享。

什么是榫卯?你玩过孔明锁吗?这些中国传统工艺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他们饶有兴趣认真地记录着各式各样的榫卯结构。在导师拿出带有榫卯结构的孔明锁后,课堂的平静被打破,大家开始议论这该怎么拆?又该如何组装呢?“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了,自己动手体验孔明锁简直太好玩了,藏在榫卯中的秘诀好似被我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2004班的曾炜涵是第一个完成拆卸与组装的同学,兴头之际,他转身指导同学完成了第二个、第三个……

“手巧”才能“心灵”,在导师的指导下,孩子创作出了独特的木质作品,玩转了祖先留下来的智慧鲁班锁,让学习变得有趣而生动。

魔尔工厂,用匠人精神勇往直前

“好玩”“新奇”“刺激”“刷新认知”是孩子们对魔尔工厂的印象,此时的魔尔工厂,正热闹非凡,孩子们兴奋又紧张地闯过了一关又一关。

“太难了,不玩了!”“别放弃,我们一起努力!”在迷宫出口,许多同学被最后的通关密码难住了,团队之间在相互打气。秦姝婷带队的第四小组,以第一名的成绩破解了密码,她们正打算去其他未完成的同学面前嘚瑟一下,“走迷宫、破解密码,考验的是团结协作能力,只要静心观察,相信自己,一定能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秦姝婷队长激动地说。

一张报纸怎样“炼”成?当人们正在酣睡时,印刷机器响起轰鸣声,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上纸、对版、整理、装订。原来,一张报纸要经过这么多程序才能与广大读者见面。在印刷工厂,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解印刷,印刷机、运输管道等等各种“高大上”的设备让人大饱眼福。随后,孩子们动手体验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在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后,2001班的李官佑终于印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他感慨道:“古人真是有大智慧,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我更加理解了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

“今天的研学之旅是一次全新体验,这是我14岁生日收到最棒的礼物了。”活动休息期间,同学们为谌海翊插上生日蜡烛,场面十分温馨,谌海翊告诉记者,这次活动他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最珍贵的回忆。

望城区明德美琪学校副校长蔡周政高度评价此次活动:“最好的教育在路上,学校一直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在体验、锻炼和磨砺中自主成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闭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而此次活动,孩子在其中感知、探索、发现和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力和创新意识,又让他们深刻感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了中国文化自信,弘扬了工匠精神。”

同时,他也提到,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劳动教育,除了积极开展校内劳动,让老师与孩子一起做力所能及的事,也积极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孩子家务劳动,培育孝道感恩情怀。而本次研学,便能从“课本”到“生活”,在劳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何许多人说懂的道理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都由他人悟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历是最好的学习,希望孩子们都能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收获成长。”蔡周政如是说。

责编:陈洁

来源: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