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铺乡:因地制宜施良策 一村一品产业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1-16 10:42:05

文/图/视频/王鑫哲 邓碧川 刘华章 李菊

从沅陵县城出发,沿国道319向东约四十公里,便到了楠木铺乡。远远望去,峰峦叠嶂,佳木葱茏,云崖立壁,涧泉出山。这里林木富饶,水源充沛。森林覆盖率80.17%,天然林面积达1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4.8万立方米;怡溪流域的怡溪、雷溪、牧马溪三大支流贯穿全境,在此汇合。青峰山下芙蓉关,铭刻着昔日红军长征过境时的坚毅与顽强,启迪当代,激励世人。

楠木铺全貌。

近年来,楠木铺乡党委政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底色,强基础,兴产业,稳就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文风气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乡镇面貌焕然一新,“319国道新型示范带”建设初具成效。

芙蓉关。

乡村振兴,基建先行。全乡共完成通村通组公路新建里程32.5公里,拓宽改造16.4公里,基本实现通组公路硬化全覆盖;7个村、53个村民小组实现农网改造;国土整理项目4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00亩,新建防洪大堤4.5公里;完成集镇污水处理和7个村路灯项目建设,亮化、净化工程有序推进;落实6个村小学新建,一批留守儿童实现就近入学;危房改造481户,一批群众乐业安居。

两河口易地搬迁安置点。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兴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关键。乡党委政府采取党员+帮扶措施,使“红色帮扶队伍”延伸到村到组到户,遵循“先锋带动一方、示范带富一片”的思路,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优”的发展格局。

高山茶园。

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楠木铺乡因势利导,推进“万口蜂箱”工程,通过发展养蜂产业富民兴业,谋求发展。按照每人一口蜂箱的标准分散养殖,养蜂专业合作社和电商平台提供技术培训和品牌销售服务,目前已达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前期技术有人指导,后期销路也不用愁,我们只管把蜂养好,把蜜酿好”,一位村民如是说。

庙王山村养蜂基地。

丛灌葳蕤,三春萌芽,七月盈浆。350亩蓝莓种植基地是楠木铺乡发展集镇综合农业产业园,打造高端鲜果采摘园的标志性项目。2020年6月,项目正式上马,企业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面积320亩,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采摘园、冷库分拣包装中心及文化展示中心,着眼乡村振兴,走农旅融合发展路线,打造集镇综合农业产业园。

蓝莓基地。

“莫道霜天无颜色,青绿枝头春意闹”。据《辰州府志》记载:邑中出好茶,先以碣滩产者为最。此茶“分乌墨砂绿,射匀净之光,闻嫩栗之香,顿生舌底津”。天润茶叶种植合作社是高坪村集体入股的合作社茶场,以碣滩绿茶、碣滩红茶为主要产品,开发茶叶基地580亩,将全村157户贫困户实行捆绑帮扶全覆盖,茶场以15%的红利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10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元,年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70余万元,目前已实现全体贫困户脱贫致富。

十八湾茶业生产车间。

就业乃富民之本。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目标,打好就业富民组合拳。楠木铺村集体入股的锐通翔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该公司从事户外铁艺、藤制家具生产,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厂在楠木铺设置6个编藤加工点,吸收了周边大量劳动力,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增产增收。

锐通翔户外用品公司生产车间。

“先把茎叶割除,用小锄头侧面开挖,层层刨土,取出块茎,轻抖泥土,洗净切片。”耐心细致地传授中药材种植加工经验,是常德湖村孙国茂生活的常态,作为全乡创业典型,他投入资金,引领村民种植名贵中药材,带动全村致富。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实践,700亩的“七叶一枝花”和千亩高山红梨已经产生了可观的效益。

中药材种植基地。

高坪村的油茶、楠木铺村的水果、常德湖村的中药材、庙王山村的竹鼠、溶溪村的优质水稻、黄腊溪村的山泉水、两河口村的休闲漂流皆已成为楠木铺乡的亮眼名片,在探索产业兴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楠木铺乡赓续奋斗底色,交出了自己的生动答卷。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