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市镇:幸福乡镇舒画卷 文旅融合正当时

  新湖南客户端   2021-10-13 09:16:36

文/图/视频/杨峥嵘 姜开林 张人元

童市镇地处平江县中部,汨罗江支流钟洞河由北往南穿境而过。1995年钟洞、恩溪两乡合并为钟洞乡;2001年撤乡建镇,因驻地在童坪,又是山区小市,而得名童市镇。数百年来,勤劳的童市人将镇区建设的兴旺火热,万亩油茶树也在这里开枝散叶成长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林”。

童市镇全景。

独特的山区小气候,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童市镇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之乡”的桂冠已佩戴多年,上世纪50年代就被评为全国茶油先进单位。这里诞生了平江县唯一的“油茶采穗园”、孕育了“三湘第一苗”的“德字一号”老字号油茶品牌,走出了湖南省驰名商标山润山茶油。

尧塘水库。

近年来,童市镇政府以油茶为“媒”,不断推进茶油增量改质,擦亮“油茶之乡”的品牌,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抓油茶产业、融合文旅发展推动,积极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带领童市镇人民走向富裕。

烟舟村油菜花海。

碧波荡漾的钟洞河水蜿蜒流淌,在童市镇这片饶沃的土地上,培育了油茶这一“希望林”。童市镇采用“龙头企业+专业社+农户+基地”模式,将零散油茶林“打包”给企业统一改造种植,在境内的傍上、排形等村征地3000多亩建设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的重点产业在推进。

高产油茶示范基地。

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致富新门路。现在的油茶俨然成为了村民们的热捧产业,成了人们口中的“绿色银行”,一片片的油茶树更是点缀了山头的景色,涵养了一方水土,鼓了村民们的“腰包”。目前全镇5家合作社,每年可解决长期劳动力150余人,解决季节性劳动力1000余人,为群众创收1200余万元。

传统榨油。

童市镇在大力发展茶油的同时,还创新发展种植加工业,在扩宽销售渠道上面下功夫。该镇引进加工企业,对红薯、竹产品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特别是本土特色农产品,例如垛子酒、恩溪油豆腐、茶油等;以“农户+基地+企业+app”模式,鼓励发动群众参与果树、药材、蔬菜种植,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APP“网红带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种植加工业在童市落地生根。

高山茶园。

作为“油茶之乡”的童市镇,不止于茶油产业的兴旺发展,更注重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不断改善,村民生活更加幸福。近年来,该镇落实落细门前“三包”常规动作、完善道路整治、太阳能路灯等基础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通过送戏下乡,开展书法、舞蹈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丰富群众生活,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易地搬迁安置小区。

童市镇还是一块充满着革命记忆的红色沃土,孕育了无数仁人志士。坐落于此的和众三省苏维埃办公旧址,曾是湘鄂赣三省苏维埃的主要活动中心,有“红色省会”之称。1938年,新四军驻嘉义留守处“平江惨案”牺牲的6位著名烈士中的曾金声、吴贺泉均系童市人。

月坳村垛子大屋。

如何将红色文化、油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童市镇一直以来的探索方向。童市镇点亮烟舟村红色文化底蕴,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引进央视、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前往拍摄纪录片,打响童市茶油、月坳民宿、垛子屋“十大碗”饮食文化等新品牌,目前,月坳民宿知名度正在不断扩大,烟舟村红色文化展览馆也已初步成型。

月坳民宿。

乡村振兴的蓝图正不断绘就,转化为老百姓的幸福笑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胸有成竹的信心、坚如磐石的定力、只争朝夕的干劲、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力开创童市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童市而努力奋斗!”展望未来,镇党委书记张波踌躇满志。

油茶丰收。

四峰笔架矗立千年,钟洞河水奔流万载。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红墙黑瓦的红色文化纪念馆,宽敞平坦的乡间小道,犹如一副多彩的山水画卷。美丽、富饶、绿色的童市镇正向我们展示她独特的魅力,滋养着童市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