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9 11:44:33
新湖南客户端9月18日讯(记者 张笛)“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湖南籍革命先烈灿若群星,红色历史文物资源蕴藏丰富。9月18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湖南日报社主办的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龙之纪念馆馆长开讲“文物绽光华 精神永留存”专题活动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举行。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扬先,湖南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陈学斌等领导出席。

(纪念馆馆长开讲“文物绽光华 精神永留存”活动现场)
“湖南是红色热土,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红色“家底”丰厚。全省已查明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7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72家;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0余处,数量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高扬先表示,希望借纪念馆馆长“开讲”这个活动,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诚然,文物不只存在于玻璃展台里,更应在脚下、在眼前、在耳畔心中。那些经岁月积淀的文物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些陪伴革命先辈成长成材的故居凝聚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本次沙龙特邀请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艾建玲、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阳国利、胡耀邦故里管理局副局长邹周超、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湖南党史陈列馆副馆长陈艳等5位专家,听他们“唠一唠”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文物的那些事。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高扬先讲话)
“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青年毛泽东与他的同学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利用暑假空余时间,以“游学”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为日后养成注重调查研究之风打下良好的基础;“共产党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胡耀邦在世时,祖居已破旧不堪,濒于倒塌,但他坚决反对修缮;杨开慧藏在墙缝中的家书,显示了她对爱人、亲人的一往情深,娇柔如她,却是毛泽东心中“骄杨”般的女子……沙龙上,馆长们不仅生动讲述了一段段红色经典故事,更深度解读了红色故事、革命文物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力量。随着沙龙话题的深入,馆长们仿佛为现场观众打开了历史大门,重回峥嵘岁月,重温红色记忆。
沙龙尾声,省文旅厅参会代表王小靖作总结发言;“纪念馆收藏的文物,凝固了记忆,引导了思想,聚集了人流。省文旅厅特举办本次活动,想借助各位专家的思想碰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显著成效。为了精准展示湖南“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新业态、新发展,2019年9月,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湖南日报社共同策划的“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龙”活动正式起航。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随着一期期主题沙龙的举行,我们重游了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重温了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我们借助艺术家的笔墨,见证了清廉湖南的美好;我们也聆听了金牌讲解员讲述的红色故事,真切感受真理之甜。
在“红星璀璨”的湖南,遍布三湘大地的每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文物旧址、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载体。下一场主题沙龙,值得期待。



责编:樊汝琴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