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年湖湘㊲丨馆(所)长荐宝:下河游泳捞出个国宝

龙文泱,周子茜,张赞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3 11:16:01

整理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刘康琳

名片设计丨周子茜

【推荐文物】

“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百件出土文物精品推介

33号选手:兽面纹巨型铜瓿(bù)(点击投票)

商代

通高62.5、肩径89厘米,重61.9千克

2001年出土于宁乡市黄材镇沩水河

现藏宁乡市炭河里青铜博物馆

【推荐理由】

兽面纹巨型铜瓿的发现,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被当地的人笑称为:下河游泳捞出了个国宝。

2001年6月16日,宁乡市黄材镇一位名叫苏学明的14岁初中生与另外三位同学相约去河边游泳。正当孩子们玩得尽兴时,水底一个散发绿光的不明物体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苏学明游近了一看,发现绿光正是水缸发出来的。

孩子们本想将水缸抬出来,但水缸实在太重。苏学明等人并不想放弃,于是叫了村里人前来帮忙,众人费了很大的力,才将这个庞然大物抬了出来。本以为只是一块破铜烂铁,水缸的全貌惊到了众人。

它全身充满绿锈,显得十分破旧。不过众人发现,水缸上的纹路非常古朴,与历史上的青铜文物极为相似,这个水缸很有可能就是青铜文物。

此事传开后,许多文物贩子上门请求购买,甚至有人出价超过一百万元。村民没有卖掉水缸,而是将此事上报了文物局,兽面纹巨型铜瓿才得以正名。


瓿,用以盛酒或水的器名,盛行于商周时期。兽面纹巨型铜瓿是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铜瓿,故而有“瓿王”之称。

该瓿肩部饰双身龙纹,肩、腹交接处置四个浮雕牺首(已脱落)。腹部和圈足均饰连体兽面纹,圈足上部有四个方形镂孔。

《宁乡县志》记载,宁乡出土青铜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中期。据记载,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宁乡曾先后出土过商周时期的铜觚、鼎、方尊等。而第二次大规模发现青铜器则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


1958年,黄材水库开始修建,当时数十万工人在黄材盆地开山取土时,挖掘出大批青铜器。自此到20世纪末,短短40年内,宁乡境内出土的商周铜器达300多件。

其中著名的有:1959年,黄材胜溪出土的人面纹方鼎、兽面纹瓿;1993年,老粮仓师古寨山顶出土的12件铙;2001年,黄材沩水河中发现的兽面纹巨型铜瓿等。


想要了解更多代表性湖南出土文物,请登录新湖南客户端文旅体频道,参与“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百件出土文物精品推介活动投票。

责编:龙文泱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