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万年湖湘㊴丨馆(所)长荐宝:战国玉璧佳作,看它

龙文泱,周子茜,卜珩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4 00:04:28

整理丨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林媛

名片设计丨周子茜

【推荐文物】

“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百件出土文物精品推介

62号选手:双凤谷纹玉璧(点击投票)

战国

外径4.8、内径1.8、纵8厘米,质量25克

1977年出土于益赫山庙

现藏益阳市博物馆

【推荐理由】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小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周礼》有“以苍璧礼天”的记载。

玉璧除作礼器外,还是佩玉,称为“系璧”;也作为礼仪或馈赠用品和随葬用品。玉璧是玉器中沿用时间最长的器形,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几乎都使用。

战国至两汉为玉璧的鼎盛期玉璧的造型、纹饰、琢工和使用量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工艺精湛,器轻体薄,阴刻、透雕、浮雕俱全。纹饰多变,谷纹、乳丁纹、蒲纹、螭纹、云纹等变幻无穷。

益阳出土的战国玉璧中,以双凤谷纹玉璧和云纹玉璧最为典型,战国玉璧特征显著。

双凤谷纹玉璧色泽乳白,扁圆体,内外缘均以阔边作轮廓线。孔内壁光滑平整。器之两面均琢有谷纹,排列有序。璧外缘两边对称各附有一透雕凤形神兽饰件,凤首昂起,凤尾舒展微上翘,造型优美。

谷纹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典型纹饰,此时的谷纹以浅浮雕或阴刻技法制作,形似发芽的谷粒。从工艺考察,该器谷纹是在底面上先打磨出条状网格纹,然后在其内琢磨出谷纹,因而在器外缘上留下打磨沟痕。该器制作规整,为战国晚期的佳作。


想要了解更多代表性湖南出土文物,请登录新湖南客户端文旅体频道,参与“庆祝中国考古百年”湖南省百件出土文物精品推介活动投票。


责编:龙文泱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