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为“慢天使”插上翅膀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7-30 08:39:27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琼琼

每个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但脑瘫患儿因为发育较同龄人迟缓。说话、走路、吃饭……这些简单的动作行为,“慢天使”们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同龄孩子触手可及的程度。

“脑瘫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希望大家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们。”姚志军满怀柔情地说到,希望社会给这群孩子多一些包容和鼓励,让他们尽可能地融入社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今年,48岁的邵阳人姚志军是长沙慢天使爱心屋负责人,先后为600多名脑瘫患儿提供免费康复训练,她是“慢天使”心中的“爱心妈妈”。

“慢天使之家”背后凝聚了无数的爱

长沙市万家丽北路城西安置小区,每年会有数千名脑瘫儿童和他们的父母租住在这里。

姚志军长年在此,被称呼为“姚妈妈”,既不是病友也不是医生的她,是很多脑瘫家庭的贴心人。

回溯2017年,有9位爱心人士共同出资,帮助姚志军租下一栋七层小楼,这栋楼就成了“慢天使之家”。一楼是超市,二楼是运动室和教室,三楼、四楼有读书室、康复训练区,五楼、六楼是住房和储藏间,七楼是食堂和卧室。这些背井离乡寻找生机的病患家庭,在长沙有了一个临时的“家”。

“我只是牵线搭桥,一手接爱,一手传爱。”姚志军从不认为都是自己的功劳,总是铭记别人的点滴付出,“大家捐赠的每一笔款项,都有记载有收据,并拍照发给捐助者与被捐助者双方。”

“你命途多舛,生活总是以痛吻你,你为什么还要报之以歌?”记者问她。

“如果当年没有人帮我,我肯定死了。既然活了下来,就要回报社会。”姚志军说。

姚志军,是苦水里泡大的。4岁丧父,母亲改嫁,12岁时爷爷逝世,姚志军从小就吃百家饭,靠乡亲邻里拉扯大。20多岁时,她谈了恋爱,并嫁给了这个离异、独自带着脑瘫孩子的中年男人。姚志军对这个孩子视如已出,曾带着孩子几度去上海求医。

她从而了解到,脑瘫儿多数是宫内缺氧所致。如果错过0-6个月的黄金治疗期,就需要通过长期、系统的语言和运动训练,才能恢复到生活自理。而这个训练周期,也许长达一生。

“爱心妈妈”点亮“慢天使”心中的希望之灯

“我与女儿相依为命10余年,从她最开始什么话也不会说,到她17岁时开口叫我‘妈妈’。”姚志军突然哽咽,“我和女儿一起生活了10多年,后来她的生母把孩子接走,并做了康复治疗。”

“后来,女儿成为一名讲师,有不错的收入。她就像是一个奇迹,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帮助到这些特别的‘天使’。”姚志军说,至今都无法忘记“女儿”开口时,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里,有她我觉得很幸福。”

虽然孩子已不在身边,姚志军和“慢天使”的羁绊却越来越深,更希望为“慢天使”都插上一双能自由翱翔社会的翅膀。

姚志军2009年来到了星沙,但不忘初心,她的愿望是一直陪伴这些“慢天使”。她把心愿当成了终生事业,“我自己是苦过来的,只希望孩子们能越过越好。很多脑瘫患儿因父母的无知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我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常识,别让悲剧重演。”

阳光照在她脸上,似乎为她镀了一层光。她总是满脸温柔,微笑着说:“虽然我年轻时经历过太多磨难和痛苦,但曾受到不少人的关怀和帮助,希望能将温暖一直传递下去,有爱的人间才是最美的人间!”

责编:刘琼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