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校长讲美德故事|母亲

  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2021-06-10 21:04:46


张家界国光实验学校校长 龚云泽

近来我在读冰心的文章,《繁星》中有段话触动了我的心:“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对幼时的我而言,母亲是我遮风避雨的地方,是我心中理想的图腾。

我出生于1967年,七十年代的小学文化课极少,几乎没有课堂作业,更谈不上什么家庭作业。那时的我,家中贫穷,虽然成绩不错,但在学校备受冷落,我一心只想逃学“放羊”。

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周日,早上起来我脸都未洗就想往外跑,被母亲抓个正着,母亲让我翻开语文书,指着一篇课文让我抄一篇给她看看。我早就和几个伙伴一起约好了去掏鸟蛋,几个小伙伴催得很急,我极不情愿但又惧于母亲的威严,只能删章省节、字迹潦草地把这篇课文抄写了一遍。看到我对学习的态度,母亲勃然大怒,随手从柴火中拿出一根竹条把我痛打了一顿。

当时我觉得非常委屈,因为我隐约地明白像我这样的家庭条件,是没有机会上高中上大学的,所以读书有什么用呢?

可是母亲说:“我小时候没读过书,这几年念了扫盲班才认识自己的名字。我知道你认为当农民不需要学文化,但是,就算今后一辈子当农民,有知识的农民种地,也一定会比没有知识的农民种得更好啊。”

从那以后,我对学习再不敢懈怠,我记住了母亲的教诲,要当一个有知识的农民。慢慢地我从读书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逐渐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只要不做农活,我就手不释卷,读书是我情绪的出口,为我打开了外面世界的大门。

母亲唯一的愿望便是能让我读书,她待我的好,而今看来有几分“溺爱”。我们那个年代都吃粗粮,因为我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母亲煮饭时,将半熟的米饭倒掉米汤后,在加入萝卜丁或番薯之前,都会舀一碗出来单独放在最上面。那饭碗是单独给我的,从我能记事起,我就从未吃过杂粮饭。

如同母亲的期待,我考上了高中,一直没有荒废学业的我还当上了班长、学生会干部,还加入了共青团。在我高一时我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个人一双手日夜操劳,每年养的猪是我的学费,越来越粗糙的双手是我唯一的仰仗,被生活压弯的脊背是我最大的依靠。

母亲是一个农民,但她独立理性、富有远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我。今年母亲已经88岁,已是耄耋之年,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待母亲出入扶持,朝夕伺候,尚不及幼时母亲待我的好之一二。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新中国从白手起家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全过程,亲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我们的学生这代人,在翩翩少年时期,小康社会将全面建成,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的接力棒终有一天要交到他们的手上,我唯有尽我所能,倾囊相授,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方能不负党的嘱托,不忘母亲的教导。



责编:陈洁

来源: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