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竹村:文旅融合抒写“长工故里”新篇章

  湘视频道   2021-05-07 15:34:48

文/图/视频/朱珍 姜开林 李敬阳 谢增辉

从华容县城出发,沿306省道转84号县道南行约莫十公里,逢迎嵯峨禹山,此处既有 “旁瞻禹庙肃王祀,俯瞰章台雄霸图”的傲立之风,又有“毓衡岳七二峰之秀,钟湘水三千里之灵”的山水之韵,颇有江南灵气。而倚靠于旁的村落,便是“长工故里”——南竹村。

乡村道路旁的休闲长廊。

南竹村地处华容县禹山镇中部,位于华注公路两侧,北倚禹山,南望东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何长工同志的故乡。

何长工故居。

相传大禹治水曾登钟灵毓秀的禹山,疏通九源。后诗圣杜甫、状元黎淳等历代诗人也曾在此执笔赋诗。此后,李家湾、禹王庙等特色景点便点缀开来,何长工故居、何氏宗祠等红色景区渐显风韵,既承载着以往的历史传说,也续写着革命基因。

始建于汉代的禹山寺。

虽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以往的南竹村却房屋简陋、黄土泥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今,以党建为引领,以乡贤为“活水”,依托于何长工故居的金字招牌,南竹村盘活乡村各类资源,构建文化长廊、民宿观光旅游基地,融红色文化教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于一体,助推乡村振兴迈向了新阶段。

李家湾的山水吸引着艺术爱好者们前往采风。

走入李家湾,挺立的牌坊雕琢如画,古朴的气息扑鼻而来。在淅沥小雨中,街道整洁透亮,如同雕刻在青石板上的宝石。在游步道上,溪流透过碎石,灌入耳畔,悉悉索索,似饮酒醉歌。景区内,有一小湖,宛如明玉,不知谁人曾在此绘浮笔。一笔点缀小亭,坐落于小湖中央,一笔挥洒灵气,铺下一隅湖面明镜。

漫行游步道,小桥流水人家。

在何长工故居,砖瓦红墙铺开而来,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若隐若现。故居内展品庄重典雅、整齐摆放,伴着何长工同志的风骨,英雄气韵在此重归,忠胆志气于此凝结。传统的场景刻下时间的沧桑,诉说着青春驻留战土的慷慨,也吸引了如织的游人。


李家湾凉亭。


依托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何长工故里优势,南竹村充分开发文化资源,打造了以登山休闲、竹楼小憩、农家乐餐饮、水库垂钓、民俗文化赏析、体验式采摘式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圈。游人既可在农田菜园体验湖光山色,又可在特色民宿安排休闲时光,心灵也融化于生态文化中,开启休闲度假之旅。

游客们接受红色主题教育。

倘若逢迎热闹非凡的糍粑节,糍粑的阵阵飘香便会扑鼻而来。地花鼓、蚌壳戏、竹马戏等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异彩纷呈;夹页点子、玩龙舞狮、吃农家席、打陀螺、滚铁环等民俗活动妙趣横生,引来阵阵欢呼。闲暇小憩,还有“华容团子”“豆煎”等民俗美食予以品尝,可谓是一场五官盛宴。

第一届糍粑节现场。

与此同时,以红色教育为引领,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题材,融入高新技术,南竹村打造了湘北地区首个全景五维沉浸式拓展体验项目,在声光电特效中,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场景,品读峥嵘岁月中的革命精神与情怀。

红色城堡——长征沉浸式体验馆。

枕碧水蓝天,拥美景入怀,南竹村激发乡贤活水,汇聚全村民心,铸美丽乡村、载民俗文化、铺农旅之道。这一璀璨的山湾璞玉,在时代东风下,逐步成长为领路乡村振兴的“长工故里”。

责编:周梦菡

来源:湘视频道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