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辉 蒋林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01 18:30:3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日讯(通讯员:李江辉 蒋林锋)今天,由江华瑶族自治县总工会、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推出的《匠心如初》栏目正式播出,栏目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深化拓展“五个年”建设,以提升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播“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激励和带动全县干部职工、市民群众意气风发,干事创业,为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富饶美丽幸福新江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推出第一期,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看看涛圩镇西凤村庄稼人任翠府坚守初心,成立合作社流转田地6000余亩种粮、种菜,带领邻里乡亲增收致富的“农业匠人 ”的故事。
2009年外出打工返乡的任翠府看到村里稻田抛荒严重,乡亲们在水稻种植上一直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种植、经营管理粗放等诸多问题,他毅然决定留在家乡发展农业,把村里产业做大做强。
任翠府:村里的抛荒那个田看着是很可惜,相当于这样说浪费资源,我能够利用起来,对村民也好,对我个人也好。
眼下正直春耕农忙时节,清晨的雨后,凤尾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凤村两千多亩的生产基地一派生机勃勃,良田阡陌纵横,从高空俯瞰,棱角分明、形状各异的农田里,西瓜大棚和新种的蔬菜排列整齐,规划有序。田间的村民们正在种植今年的第一批豆角。
任翠府:每批都是错开种的,第一批苗出来以后,可能下一批就是15天以后种第二批,能够保证到八月份都有新鲜的豆角上市。
挖坑、移苗非常熟练的李春莲原来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回到了村里,合作社不仅承包了她家的四亩多的水田,每次基地需要劳力的时候,她都能来做事,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就近照管了家里。
涛圩镇西凤村村民 李春莲:样样都好啊,田包给他们种,我们这里有事做啊,一年下来有两万多块钱。
除了种植豆角、西蓝花、青菜等各类蔬菜外,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让周边的乡亲们有更多的事可做,任翠府带领合作社研究了一套水稻加蔬菜加水果的轮种机制,确保了一年四季基地都需要劳动力务工,提供稳定的务工岗位。
任翠府:整年有十个月都可以在我们基地做事,平均下来每天可能有五十个人在做事,估计他们每个人平均下来,每年的工资两万到三万块钱的工资这样,整年下来发工资的钱也是一百万左右。
在任翠府的带领下,合作社还坚定的走上了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到目前已经配置生产设备100多万元,其中大型收割机6台、大型拖拉机8台、无人植保飞防机2架,建设冷库100平方米。
任翠府:无人机飞防打药啊, 犁田都是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在做,都是我们自己在搞这个东西(机械化),未来我们要把农业精细化,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科学的管理下去,尽量提高水稻、或者蔬菜的轮种力度机制,种出更多绿色、生态的农产品,把我们的大米、蔬菜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提升带动效益,任翠府带领合作社还以“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牵头发展“订单农业”,与江华瑶珍粮油、中南大学等签订了订单合同,使基地、农户和市场紧密的结合,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农民、公司双赢的局面。在合作社的引领下,涌现了种植200亩以上的大户达15户,其他小户达80余家,带动发展社员100多户,解决了600多的劳动人口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合作社流转田地的规模也达到6000余亩,其中规模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蔬菜1000亩,大棚西瓜400亩,果树1000亩。任翠府个人也连续多次获得荣誉,先后被评为获评永州市优秀人大代表,永州市十佳新型农民,江华瑶族自治县劳模和省劳动模范。
任翠府:今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年,未来我想把我们这里周边的那个土地,流转更多的土地,让周围的老百姓,包括在家的留守妇女,更加有钱赚有事做,带动大家跟上乡村振兴这班绿车,大家一起致富。
责编:蒋慧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