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村:以茶相伴的幸福山村

  湖南日报·湘视频道   2021-03-09 15:06:57

文/朱珍 易果 图/黄益民 舒冰 张承印

视频/朱开朗 朱珍

翻过巍巍吕洞山,来到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宛如看到一位山中闺秀,时常细品一茗黄金茶水,温婉动人。“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山中甘露之纯,林中清涧之润,天地万物之间,皆因此茶而生机盎然。

吕洞山云雾缭绕,黄金茶园生机盎然。

沿途一村内老者娓娓道来黄金茶之源。相传明代湖广贵都御使陆杰途径此地,与下属百余人身染瘴气,一苗族老阿婆采门前百年老茶树叶沏汤饮之,瘴气立愈。其当场赐谢金条一根,并将此茶上报为贡品,从此“一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便流传于世。

苗家少女向游客表演炒茶。

百灵馈赠,世代传承,聚居于此的苗家人民用一缕黄金茶香引线穿针,连接着传统苗家风韵和大千世界的风情万种。

小桥流水,采着春茶倾诉心事。

黄金村地处丘陵地带、武陵山腰,背靠保靖县吕洞山,盛产黄金茶,被称为“绿色金矿”。山间甘露于此播撒,云间精华在此汇聚,最终孕育了古色古香的黄金茶。从种植到加工,黄金茶深植于山水秘境,不仅成为了此地一道靓丽的名片,也点缀着神秘悠久的村落文化。

郁郁葱葱的黄金茶园。

穿梭在云雾缭绕的山川,极目远眺之瞬,不经意间,三两苗家女子唱着歌儿迎面走来,眸子清澈如水,天籁之音令人如痴如醉。她们时而采茶,时而逗趣嬉笑,忙碌的汗水挂在脸上,但淳朴的笑容却感染着来往之人。

身着民族服饰的苗家少女们在采茶。

苗家自古爱茶。祭古茶、采古茶、讲古茶、制古茶、煮古茶,是黄金村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风俗文明传统。漫山遍野的古茶树上,含着日月的光泽,挂满金莹剔透的露珠,见证着这里繁荣的黄金茶业,也静静诉说着勤劳的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围着古茶树,村民们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历经桑田变迁,曾经山高路转、闭塞少人的黄金村面貌一新。茶农们日趋标准的制茶技术,愈加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园,使得名茶之根在此延续,脱贫攻坚的神话就此开启。

新茶芬芳沁人心脾。

保靖县农业局原高级农艺师张湘生,倾尽青春年华研究黄金茶无性扦插育苗技术。春去秋来,在即将退休之时,她研制的古茶树枝条终于高比例扦插成活。黄金村的茶农们至今仍然记得,张湘生背着孩子,顶着烈日,在实验田里查看茶枝的场景。如今漫山遍野的“茶海”携着张湘生嘴角的弧度,映射着茶农们的幸福生活。

张湘生(右一)传授采茶技术。

“茶发芽,茶发芽,一起采茶去!”每年清明前后,耳畔便会响起茶农们用苗语呼喊的声音。古茶树被系上了一根根红丝带,苗家姑娘们身着传统服饰,攀上树龄四百多年的“古茶树王”,笑容可掬。

身着传统服饰的苗家姑娘们,攀上树龄四百多年的“古茶树王”。

在“古茶树王”面前,苗家阿哥们扯苗话,忙活煮水摆碗,摆着祭台,不亦乐乎。苗族法师“巴代雄”龙子身着黑色巴代服,左手持着綹巾,嘴里念着祈福词,带领大家一起敬茶神,献茶枝。众人用最质朴的心声,将第一片嫩芽敬奉给先祖,祈祷茶叶年年丰茂。

直径近60厘米的古茶树。

历经数百年天然变迁,古茶树野性生长,被誉为中国农业遗产的珍贵“活态遗产”。由此而生成吕洞山间夺目的一条“黄金茶谷”。游人沉浸在原生态苗寨中,或品读茶叶之韵,体验采茶之趣,感悟茶道文化;亦或以山水为枕,以人文风情为笔,抒写下一个古老悠长的茶旅文化故事。

首届黄金茶斗茶大赛现场。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保靖黄金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黄金村的黄金茶包容尘世,不论人们是否烟尘染于一身,还是山水倚于一世,都能于茶香古韵中,找寻内心深处的安宁。

责编:马俊达

来源:湖南日报·湘视频道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