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紫瑶 李蕾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2020-09-07 11:41:06
文/卢紫瑶 李蕾
浏阳河发源地、湘东第一高峰,“湘东绿色明珠”……这些曾经都是大围山的闪亮标签,近年来,水果产业逐步成为大围山新的代名词,这片山地,已成为湖南著名水果长廊。

高山深谷出甜果,红颊碧桃、饱满杨梅、颜如玉的黄金梨,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水果一院香。从最初的零星种植,到桃李梨、猕猴桃、杨梅等全面开花,到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大围山梨”,再到湘东最大的水果基地,萦绕在浏阳市大围山镇的这份果香,历久弥浓。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 “一举成名天下知”,大围山水果,如何做到突围?


答案是 “天时、地利、人和”。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的森林小气候,让大围山水果吸收天地之灵气,种出的梨皮薄肉细、果大核小、甘甜可口,有“天然矿泉水”之美誉。真谓“日啖金梨三大个,不辞长作围山人”!

“天时地利”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和”。近年来,政府因地制宜,搭好水果台,唱好致富戏,让水果不仅是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人民的致富果、幸福果。

“没有政府的整体推进,我们自己打造一个品牌是不太可能的。”大围之珠水果基地老板孔水利说。的确,大围山水果从种植到销售,都不是单打独斗。

早在2012年,大围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在品种、技术、包装、商标、管理上实现了“五个统一”。近年来,政府除了资金的支持,还定期召开水果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组织企业举办节会、参加展会、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推介,让大围山水果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花独放不是春”,大围山镇的果农,还会进行技术共享和心得交流,让致富的秘诀吹遍全镇。

“以品质为本”是大围山水果维持竞争力的根源。孔水利坚定地说:“水果要靠诚信和产品赢得市场,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因此,大围山水果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抓质量,毫不松懈。在种植环节,用的是有机肥,不施农药、人工除草;在销售环节,为保证规范,给每个产品安上“身份证”——每个水果有溯源码,检测的信息连接到农业局的产品质量控制中心;在售后服务上,每年会据用户反馈和市场情况改产,淘汰不受欢迎的产品。

“品牌打响了,梨也畅销了。我们前不久和邮乐购合作直播,限定4000箱梨,不到一个半小时就一抢而光喽!往年还有少部分果农和我商量水果还没卖完该怎么办,今年反过来了,都是我打电话问他们还有没有货了!”大围山镇农业农村办主任钟交明笑着说。

大围山镇因地制宜,搭好水果台,唱好了一出又一出的共同致富戏。目前,大围山特色水果种植总面积已超过2.5万亩,是湘东最大、最知名的水果基地。大围山镇政府和果农共绘同心圆,共享新发展,齐心协力创诗篇!
(本文图片、视频由大围山镇政府提供)
责编:周梦菡
来源: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