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0-03-09 15:16:3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9日讯(通讯员 刘飘逸)“火神山医院建设这一中国奇迹的背后,是亿万中国人的并肩作战;是各行各业的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2月29日,在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打造的空中思政课堂第一辑《火神山背后的土木力量》中,学院副教授黄戡老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们讲述着在抗击疫情战场上土木人的战“疫”案例。
“中国效率中国速度太强了!”
“老师讲解得好全面,让我大有收获!”
“说得我热血沸腾,学土木绝对是我迄今最明智的选择!”
……
看着聊天窗口里不断弹出的评论,黄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获得来自学生的认同和共鸣,对黄戡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但在经历了一个特殊而漫长的“寒假”之后,这些反馈显得格外珍贵。
“在亲身参与了这场战‘疫’之后,我对自己作为中国人、作为教师、作为党员的身份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黄戡说。
“我是党员我先行”
完成手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报告,备好新学期的两门专业课,带着父母和妻儿去厦门旅游……这是黄戡最初的寒假计划。然而,计划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
从得知疫情消息的第一天起,黄戡就密切关注着疫情地图的数据走向,甚至还尝试利用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来预测疫情的发展。大量的信息告诉他,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并不简单。
1月21日,长沙市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当时大部分群众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聚会打牌、扎堆散步的现象在黄戡居住的小区随处可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家人商量后取消了出行计划,同时向社区提出建议——成立志愿者协会,组织协调志愿活动,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也第一个报名成为了社区防疫志愿者。
1月底,黄戡所在小区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作为志愿者的黄戡任务也在增多:每天在小区门口做好人员进出登记,测量体温;到社区服务中心帮助工作人员电话排查居民有无湖北接触史,有无肺炎疑似症状;帮助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物资,送货上门……但即便是在气温骤降、狂风暴雨的那些天,他的志愿工作也从未中断。

(黄戡在社区服务中心电话排查居民健康信息。)
一次在赶往值班点的路上,大风将他的雨伞骨架吹折了。伞打不开,他索性穿着一次性雨衣逆着风雨继续前行,同行的社区工作人员说:“黄老师,您太拼了!”
“我是党员我先行,我为社区守好门!”这是黄戡在业主群中报名成为志愿者时的“宣言”,至今为小区居民津津乐道。他在群中向社区提出的建议如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台账,全面排查“三不人员”(不接电话、不回信息、不开房门的居民)等,也都一一被采纳。
在他的带动之下,短短几天,社区的防疫志愿者就超过了100名,其中很多是党员干部、退休医生、退伍军人,甚至还有在家带孙子的老人。连黄戡8岁的儿子也学着爸爸的样子穿上了雨衣:“我要和爸爸一起去做志愿者!”
在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之下,黄戡所在社区至今没有再出现过一起新增病例。作为最早向社区倡议招募防疫志愿者的人,黄戡也受到了不少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赞扬,他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尽了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
“要爱您爱您”
20多天的社区一线防疫工作中,黄戡还积极向社区捐赠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一不小心就将“家底”捐“空”了。
一日,黄戡突然发现自己家中捐得仅剩下一个口罩,急忙在小区业主群里询问邻居们是否有购买渠道。一位从未谋面的邻居先是放了10只N95口罩在他家门口,又在微信上拒绝了他的转账。邻居说:“黄老师,我很敬佩您敢说敢做,也感谢您为社区做出的贡献。口罩不用给我钱,给钱我就不送了!”
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疫”中,作为老师的黄戡,最关心的还是学生。
“请所有同学注意并通过网络劝导你们的亲朋好友:在家学习生活、读书看报、陪护家人、守护健康!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2020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快速打赢‘新年第一战’!”
从1月24日除夕开始,所有黄戡的学生都收到了来自他微信或QQ的信息。黄戡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在转发防疫指南信息,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土木学院18级研究生王栋受到了来自黄老师的“格外关照”。他是黄戡所有学生里唯一一位湖北籍学生,这个寒假,他打算完成一篇关于隧道围岩研究的论文。黄戡好几次指导他到深夜,不仅将之前自己所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都发给了他,还多次询问他生活上是否有困难,表示自己随时可以全力帮助他。
“虽然我和家人都很健康,一切顺利,但是身在重灾区还是会有些恐惧和担忧。黄老师的关心让我觉得整天闷在家里的日子也没那么难过了。”受到老师的影响,王栋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也开始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为小区出入人口做登记。
黄戡的志愿服务不停步,爱心捐赠也未停歇。
他向武汉市慈善总会的新冠病毒防控专项基金捐款2020元后,又在长沙理工大学发起的捐赠活动中先后向湖北群众捐赠1000元爱心脐橙,不久,再向湖北籍优秀贫困生捐赠12020元现金。

(黄戡爱心捐款的电子证书。)
“12020的谐音是‘要爱您爱您’。我爱长理的老师,爱长理的同学,希望以这点绵薄之力温暖湖北籍学子,激励他们奋斗的信心。”黄戡真诚地说。
从小家境贫寒的黄戡,深刻体会过寒门学子的苦楚。上大学以后,他再没向家里要过钱,一直是靠学校的各项奖助学金和自己的勤工俭学完成学业。也正因为如此,他希望将当时从社会各界获取的关心和支持延续下来,力所能及地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他是那种就算自己身上只有100元也会捐掉70元的人。”黄戡的爱人透露,他在大学时期曾因参加一个征文大赛获得过1万元的特等奖学金,自己留了2800元,剩下的7200元都分给了其他学院几个素昧平生的同学。
家国情怀在信中、线上流淌
2月16日,是学校原定开学日的前一天。是夜,黄戡写下一封长信,信中说:“……希望你们做一个讲诚信有温度的人,让青春在抗疫战争中闪闪发光!用爱心温暖他人,为行人点亮心灯!”
这封信的接收人,是黄戡作为班导师的土木工程学院隧道1701班全体同学,以及他指导过的12名研究生和50名本科生。“虽然线下开学的日子因为疫情影响推迟了,但我还是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有一种开学上课的仪式感,在特殊的日子里凝聚大家的心,尤其重要。”
黄戡将信发出后,又在学院组织的“抗疫有我·为学导航”主题班会中,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社区战“疫”的经历。
不少学生深受感染,立即行动起来。有同学上网购买物资捐给湖北灾区,有同学加入了所在社区、村庄的防疫工作,还有同学自制口罩送给身边需要的人……
“黄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带来了动力,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当下能为国家、为社会做些什么,并且马上去做。”16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张苗说。
在《火神山背后的土木力量》这堂课中,黄戡先后为学院大四和大一的学生讲解了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从基础处理到后勤保障,从能源供应到移动通信,从信息系统到物流运输……详细的叙述让同学们在短短一小时内就充分体会到了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关键时刻显示出来的优越性。在他讲到土木人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火神山的场地平整工作,排空、清淤、回填,全力克服物资交通进出等重重困难时,同学们更是心潮澎湃,“震撼”“感动”“自豪”成了课堂评论的高频词。

(黄戡在家中为学生主讲空中思政课《火神山背后的土木力量》。)
对大四学生,黄戡在课堂末尾为他们设置了一个“头脑风暴”环节,请他们谈谈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源管控;对于大一学生,黄戡则设置了“奇思妙想”环节,请他们畅想未来医院的建造模样。
“要做好危险源辨识,我认为要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方面来说……”大四的学生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未来的医院是否可以安装地震感应系统?这样地震来时便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大一的学生天马行空,脑洞大开。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棒,最后一个问题是: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你们所理解的家国情怀是什么?”黄戡抛出了最想问的问题。
“有国才有家,在祖国大地上,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路、每一座桥都是我们土木工程师的家国情怀;促使我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那种力量,也是家国情怀;而黄老师您的战‘疫’故事也告诉我们,在灾难来时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贡献社会,同样是我们应有的家国情怀。”16级岩土专业田昕同学的回答,获得了最高赞。
责编:刘宇慧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