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远帆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2-24 19:24:06
12月25日长沙文化海报:交融&碰撞(426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4日讯(记者 熊远帆)“交融&碰撞——桑德罗·特劳蒂&雷小洲作品联展”日前正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月12日。
桑德罗·特劳蒂,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西方美术史的一名典型代表人物。天生独厚的“地中海血统”赋予他自由而热烈的绘画风格。强烈的色彩,苍劲的线条以及巧妙的构图和人文的诗意,塑造了契合民族精神和生命张力的典型形象,这让他的作品在当代观念艺术盛行的时代中显得尤为珍贵。
雷小洲,油画家,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院长。与特劳蒂一样,生活的经历让雷小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基于急剧的现代化城市进程带给他的影响,并融入了乡村城镇的记忆与感悟,给他的艺术作品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表达了对国家、民族与时代的深厚情感。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特劳蒂带着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观念来到中国。他认为艺术绘画是一个独立自然之外的生命,除了满足画面本身的需要之外,视觉形象更要有一个心灵默契和沟通的境界,让观赏者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感知。这些都深深的影响着那些在刻板化的教学模式下的中国艺术家们,为他们进行现代化形式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参照,不再局限于写实观念的教条印象。在东西方碰撞、交融中,不同文化的对视、反思与认同中,促进了中国艺术更契合地融入世界,让中国的艺术成为参与全球当代艺术体系建设的一股动力。
特劳蒂与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结缘后,他的作品不仅折射出西方艺术潮流发展的轨迹变迁和后现代主义绘画演变的缩影,还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甚至希望通过研究《红楼梦》等古典文学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他的画作里不难看出,中国书法中的那种神韵,那种细腻与张力,还蕴含着西方绘画中的的热情和浪漫,中西融合,互相辉映。特劳蒂不止一次表示中国画的精髓可以“拯救”西方绘画,因为,当一个系统已经发展到极致而后期无法再去超越的时候,另外一个文化系统可以为他们开辟一条新的出路。
两位艺术家都是以哲学、艺术修行的自觉者,他们心与心的交流,对彼此品德的仰慕欣赏,在和而不同中彼此吸收,得以情感能够共融,这也使雷小洲的艺术作品不仅流露出对土地深沉的热爱,还吸收了拉丁民族热情明朗的风情,运用热烈抒情的艺术语言,让画面色彩变得温和、细腻。
特劳蒂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任客座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特劳蒂善于改变学生的观察方式,引导学生敞开创作思路,学会去发现问题,寻找自己的艺术形式,从而探索下去。使中国学生受到拨云睹日般的启发,学会在充满活力的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出新时代的艺术作品,让艺术语言更加丰富,让文明得以传承。
特劳蒂在中国的教学期间,雷小洲给予他非常重要的支持与协助。特劳蒂曾撰文这样表示:“我衷心的感谢中国人民和中国艺术家朋友们对我的教学活动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桑德罗·特劳蒂在中国的美术史上能够留下一点印记,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进步有所助益,我想特别感谢的是画家雷小洲在这些年里的风雨陪伴,一路通行。”
责编:荣庭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