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9-11-19 12:18: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9日讯(记者 陈龙)他,是“鱼塘塘主”。他,还是“鸡司令”。视力二级残疾的杨伟,却比谁看得都清楚。通过自己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他,成为泸溪县最早脱贫的残疾人。

“所见如投影”
从3岁开始,杨伟的眼睛每到晚上总是看不清东西,并且有时白天也会看不清,经过医院检查为视网膜色素病变,经过多家医院治疗,仍然没有好转,医生诊断为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也很难恢复。
杨伟的弟弟出生以后也患上和他一样的疾病,成为二级视力残疾人。他的母亲也由于积劳成疾,成为一级听力肢体残疾人。全家4口人,有3人是残疾人,全家的生活全部落在了杨伟的父亲一人肩上,生活相当清苦。
为了改变贫困现状,17岁的杨伟带着简单的行李满怀希望,只身南下来到深圳,先是在一家公司学习计算机技术,一年半以后在深圳继续打工,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此时,20岁的杨伟正值青年,精力充沛,满怀信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但经常流眼泪的眼睛没有得到重视。有一天,上了一半班的杨伟发现,他的眼睛能够像放电影放映机一样,将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图片投影在墙上。“如果再从事计算机工作,眼睛疾病将会更加严重,为了保护视力,我不得不放弃现有的工作,带着遗憾回到朱食洞村。”
一家三口残疾,加上父亲常年劳作,身体也越来越差,再加上结婚后的妻子和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全家7口人,家里的生活更加贫困。
“用手去看见”
2012年,为了改变贫困,杨伟在父亲和妻子的支持下,决心搞养殖业,于是他四处筹资,准备养鸡,东奔西走从亲戚朋友处借到资金8万元,再从银行贷款6万元,在离家5里远的一个山塘边建起了养鸡场,从外地购买鸡苗,开始养鸡。

由于到养鸡场的道路不通,鸡饲料等一些物资要靠人工肩挑背托,于是,他只有肩扛着鸡饲料,一只手拿着木棍,摸索着走路,有时上坡,只能放下木棍手抓着茅草摸爬着上山。“我的手就是我的眼睛,视力残疾人创业的艰苦,我全部尝过,有很多次都想放弃了,幸好有父亲和妻子的鼓励和支持,才得以坚持了下来。”杨伟感叹。
初搞养殖业,由于技术和资金跟不上,虽然付出了很多的艰幸,养鸡并不是很成功,最初两年基本上都是亏本,于是杨伟又种植圣女果,由于技术和销售的问题,种植圣女果也是亏本。
正当全家人满怀希望的时候,2014年7月,连续一周的大雨,冲毁了所有的鱼塘大坝,冲毁了圣女果基地,同时也带走了全家的希望,留下了亲戚朋友和银行的债务,种植养殖业的失败,给杨伟的打击很大。“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得到回报,谁都能放弃就是我不能放弃!”面对如此困境,杨伟重新规划了创业思路,决定下一步重点发展养殖业,同时,他也明白从事养殖业技术是关键,便积极参加县残联和其他部门举办的养殖业培训班,主要学习养鸡、养鱼等技术,熟练掌握了养鸡养鱼技术。
2016年,由于家庭贫困,杨伟家被评村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湘西州残联、泸溪县残联也给予大力支持。掌握了技术,在资金上得到支持,杨伟重新开始了养鸡。每天1000余斤的饲料杨伟只能肩背着用手抓着茅草摸爬着上山,有时眼看着要登到山顶,一不小心又滑下去了,他只有重新站起来,继续扛上饲料,继续爬行。
经过两年的努力,2018年,杨伟一家实现6万多元的纯收入,成功实现脱贫。脱贫以后,杨伟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乡亲们,他成立了养殖协会,把自己的技术无私奉献给乡亲们。
如今,杨伟每年自费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周边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70多户,让他们掌握养鸡技术,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有谁碰到问题,他还上门进行技术指导。有的残疾人、贫困户无启动资金,他还将鸡苗免费送给他们,让他们养殖取得收益以后,再付鸡苗费,杨伟懂得网上销售,于是他把周边养殖户的鸡都统一打上他本人养殖协会的商标,统一网上销售。通过杨伟的努力,目前已经带动了周边400多人脱贫。“看不见,我只能自己感受,但是,我知道,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也同样痛苦,我希望我能够拉他们一把,帮助他们,让他们也和我一样早日脱贫。”杨伟坚定表示。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