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猪的回忆

田凯频   新湖南客户端   2019-10-22 16:15:28

有关猪的回忆

田凯频

经过贫穷和挨过饥饿的人,对猪和猪肉都有很深的感情。小时候打过猪草煮过猪食,养过母猪卖过猪崽,看过阉割草猪帮忙挑过伢猪,捡过猪粪积过农肥,还向国家交过派购猪。童年少年时代猪肉吃得很少,一年没正儿八经吃上几回。几十年来,猪肉一直吃不腻,吃不厌。近段时间里,大街小巷饭后茶余都在议论猪肉的事情,触动我对猪的回忆。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产队田少地薄,水稻和旱粮产量都不高,粮食根本不够吃,不说荒月间,平时也以杂粮瓜菜补充。没有粮食喂猪,只喂山上扯的猪草,地里栽得红薯藤,过季的南瓜叶、冬瓜尖、烂菜梗等。锅里的淘米水都不浓,洗碗水也不油,喂的猪儿都不肯长,喂头肥猪出栏非常不容易。

人们把猪看得很重,买回的小猪关进圈,喂大的肥猪要宰杀,都要烧纸钱,祭祀主管家禽家畜饲养的“家先土地”。 过年那天,不仅烧纸,在猪圈房门上贴上对联,还要为猪做一顿米饭吃给猪过年。祭神祭祖都把猪作为牺牲,郑重的用全猪,一般用猪头。男女联姻感谢媒人也需用猪头。

春节前杀了年猪后,猪栏空了,怕屋里的淘米水洗碗水浪费,便买两只小猪崽崽,用猪草掺杂着谷糠将就着喂,拖扯着让猪儿慢慢长架子,几个月下来猪儿虽长了些架子,可是嘴尖毛长,皮毛棕红,弓着腰背,走路偏偏闪闪的,风吹都要倒地。祖母在喂猪时把猪食桶提到猪栏边,经常边往猪槽里舀猪食边骂猪“挨刀的畜生,老子桶都提烂了,背夹都提驼了,你咯之(这么)冇还债(不回报主人辛苦喂养之恩)!”遇上有时猪不肯吃食,又破口骂道:“背时的!人都吃不饱,你还咯之刁噘子”

下半年自留地里收了包谷、红薯、南瓜,生产队也分发一些杂粮,便着手安排催肥派购猪,在猪食料中稍微加些红薯、南瓜和玉米粉,喂上一段时间,长了架子的猪才开始慢慢长膘。达到了规定的斤两,交给国家完成派购任务。留下一头继续催肥作为年猪,杀了过年。如果家里要竖建新屋或者儿子接媳妇,还需另外喂一两头肥猪。喜事一般安排在冬腊月,开年初春就得准备。

养母猪一般是劳力多比较富裕的人家。母猪食量大吃得多,打猪草放守猪需要人手。母猪一年产两胞崽,猪崽好销好卖,一胞猪崽可以收入一两百元,是纯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家里很穷,但一家人却很勤劳,祖母在我的两个姐姐帮衬下,勉强养了几年母猪。养得不很顺当,抑或是喂得饲料太差,“翻窝”(发情)周期长,有时一年只有一次,每胞产下猪崽数量少,有时睡觉翻身压死小猪崽崽,后来在祖母一串责骂声中赶到圩场卖了。母猪到“翻窝”时,赶上三五里路去养郎猪人的家里去配种,交一元钱的配种费。往回赶的路上不能让母猪在水坑里板澡。母猪产下猪崽,一胞七八头,多有十多头。猪崽生下第三天,要进行一次重要的工序。先把母猪赶开,把每头小猪崽捉起来,我和两个姐姐帮忙抓着小耳朵,捏紧前脚,使小猪崽离地悬空,祖母扳开小猪嘴巴,用剪刀将小猪崽上下颌两对獠牙剪断。家猪不在野外寻食,不需要獠牙撕扯树根,小猪崽的獠牙若不剪断会越长越长,影响在食槽里吃食。草猪崽剪好后直接放回母猪身边。伢猪崽剪好后,还有一道重要手脚 ——“割猪”,我们姐弟换成抓紧后腿,祖母坐着木椅子上双膝夹紧小猪崽前半身使其不能动弹,用剃刀在小猪屁股后面两边分别割开一个小口子,用锥子分别挑撬出两个小蛋蛋,然后用烧开过的桐油擦敷伤口消毒。剪獠牙和割猪整个过程,小猪都在拼命的叫。母猪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在窝里担惊受怕东奔西撞,直到小猪崽一个个回到身边才安静下来。传统的家庭养猪方法都是这样,执行起来残酷不忍。

草猪崽若不留作母猪,便要阉割。阉割需要进行腹腔手术,必须等草猪稍微长大第一次“翻窝”之前进行,而且由有专业技术的“阉匠”完成。阉猪匠象行脚僧人一样,走村串寨,在村口吹响羊角号。寨子里有草猪要阉割的,听到羊角号后,便到村口吆喝阉猪匠。阉猪匠便随着主人来到家里,先休息抽烟喝水扯扯家常,接下来为草猪崽实行阉割术(绝育手术)。长大了的草猪要两个人打下手帮忙。几个人一起捉住猪儿,将其放倒按住,打下手的控制猪脚,阉猪匠右膝压着猪前身,用自制的带把的箭头形小刀,在猪腹部破开一个小口,用右手食指从小口子伸进去在肠子间摸索管生育的“两颗花”(卵巢),掏出体外,切割掉,然后把肠子塞回去,再用手掌舀上清水在伤口处轻轻敷抹,洗净血迹,最后把猪放开,猪自行起立行走。阉猪匠对主人说句吉利话:“好了啊。发财啊。”并交待主人隔一餐不要喂食。主人应承“难为(感谢)了”后,赶上饭点,留阉匠吃饭,再付上五角钱工钱。至今我仍然想不通,一两厘米的伤口没有消毒、缝针、包扎、上药,也不见感染发炎,就这么自己好了。

不论大猪小猪,都通人性,与人亲近,在栏里圈喂如果超过了喂食时间,便不停的叫唤,催着主人喂食。在野外放养到下午晚些时分,会主动围靠在主人身边,等待回家。最有趣的是,我们有时逗猪玩,给猪瘙痒,它会一动不动站着,任凭你搔抠。你如将手伸到它后腿的腹股沟附近搔抠,它马上侧身卧倒,并伸直张开腿,让你搔抠。

农村小孩子一起嬉耍打闹,玩具都是自制的,滚土洞的石球,木头削的枪刀,抽水筒的水枪,檀木条和纳鞋线做的弓箭……杀了猪后大人把猪尿泡(膀胱)摘下来,埋放在草木灰里一段时间,让灰把膀胱的水分吸干,拿出来用口吹气,和城里人的吹气球一样,吹得胀鼓鼓的,给小孩子们玩。家里小孩多的抢着轮着玩耍。孩童们聚在一起象玩排球在空中抛打。相互之间还比大小,谁的猪尿泡大,证明家里杀的猪大,很自豪。每次比下来,我家的猪尿泡差不多都是最小。也有一种例外,母猪阉割后催喂长膘成肥猪的,摘下的尿泡最大,吹胀鼓起来,与十来斤的西瓜差不多大。

农户每年差不多都有一头派购猪任务,交到公社食品站,保障供应部队官兵、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城镇居民。交猪那天早晨,主人选些好的食料,饱饱的喂上一顿,象是为猪饯行,其实是调动猪胃口,让它尽量多吃,可以增加重量。或者提上一桶猪食带一个小木盆,到了食品站附近时再喂一顿。离公社近的,慢慢赶着去食品站。离公社远的,大部分村寨不通公路,通公路的地方没有车辆,山路崎岖,翻山越岭,涉水过溪,赶猪费时费力,猪边走边拉减少了斤两。大部分人家扎杠请人帮忙抬着去食品站。用两根长竹竿作长杠,两根短竹竿作横杠,扎成矩形,中间缠系上粗棕绳,象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担架。把吃得饱饱的猪放出栏,一家人扯的扯耳朵扯的扯尾巴将猪擒倒,搬到抬杠上用细麻绳绑好,猪被这突然的强行擒倒五花大绑,吓得不停的尖叫。后来被抬着走了几里路,看并没有危险,也还舒服,尖叫才慢慢停下来。到了食品站,首先过秤,然后验级。按规定,本地“萝卜猪”只要80斤达标,湘西黑猪和宁乡花猪最低要达到110斤。验级员经验丰富,弯下腰,一只手伸过猪肚,托着肚皮往上抬几抬,便知道大概喂了多少猪食,然后抛去相应斤两,确定实际重量。再根据猪的肉膘,确定等级。派购猪分为五个等级,五等价格不同,按确定的等级付给收购款,同时发给相应的猪肉票。一等5斤,二等4斤,三等3斤,四等五等2斤。凭肉票到食品站买回猪肉,七角五分钱1斤。这些肉票大部分人家舍不得马上买肉,积存起来,往往等到过节过年或者老人家过生日才拿出来一并将肉买回。

年成不好或运气不佳,猪会害病。常见的病有猪蛔虫病、拉痢疾、出豆子和猪瘟。前两种病不打紧,可以到畜牧站买些药物治疗。后两种病难治,大部分都会死掉。土兽医在给猪治病时有时用粗麻线绑扎猪耳朵,治好后猪耳朵因绑扎缺血坏死脱落,留下圆形的缺口。如病得很重,主人家看无法救活,干脆将病猪杀死,叫“放血”。放了血的猪肉白净不浸血,但豆子猪表皮会有密密麻麻的红豆点,背到镇上或者工地上,碰上有人要打平伙,还可卖出好价钱。大部分病死的小猪,不便拿去卖,主人舍不得丢弃,去毛清理下水后,用锅底焙烧糊米烟熏,除祛腥膻味,熏好后黄灿灿的,切成肉片,放菜籽油炒爆,再放入泥巴辣子、大蒜子和酸柑子叶,非常好吃。派购猪死了,若完不成派购猪任务,要折成钱上交。我们生产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年底决算经常是一个工只合3、4角钱,一个男劳力一年下来出满勤也只有一百四五十元钱,用钱代交太划不来。农村功夫出在手上,做工不算功夫钱,所以哪家人家碰上死猪这种倒霉事,还得赶紧重新买小猪儿,赶紧喂大催肥,交派购猪和作年猪。

猪肉吃得越少,猪肉就越加好吃。寨子里或亲戚中有建新房、接嫁娘、嫁女办喜事,要杀猪办酒席,就可以吃到肉了。多半有炖坨子(红烧肉)、胡萝卜炒肉、酸辣子炒猪肠、豆腐烧肉、心肺炖粉条、猪血白菜汤等。这种时候,基本上每家都是倾巢出动,吃上一顿饱饱的。

那年头不仅猪肉精贵,猪脑壳、猪肝、猪爪子、猪下水都是好东西,集市上几乎没有卖,食品站杀猪时常有,但不摊放在柜上卖,要转几道弯找熟人从后面小门进去才能买到。人们全然不知道“胆固醇”和“嘌呤”这些词词儿。

阴历年前杀年猪有讲究,选个吉利日子,杀猪时要到猪圈旁边烧纸烧香,祈望来年喂猪兴旺。也有忌讳,杀年猪时猪叫声越大越好,不叫不吉利,一刀杀不死要填补刀也不吉利。杀猪打理好后,屠夫把刀口浸血的颈项肉和猪脑壳割下。将四只猪脚砍好,剩下的猪肉分切成小块,把不成块状的边角碎肉剔下,整块的备着熏腊肉。年后要给外公舅舅或者岳父岳母拜年的,必须要猪脚。为感谢屠夫,杀猪当天,主人把割下的颈项肉、剔下的边角碎肉,加上一些猪肝、猪肠,做成一大锅“庖汤”,也叫“杀猪菜”,另外用猪血做成猪血白菜汤,再炒些胡萝卜、干菜、酸菜。杀年猪是大事,主人往往就汤下面,顺便请上主要亲戚和朋友一起来喝酒吃肉。

为赶上过年吃腊肉,杀猪一般定再腊月初。猪杀了后,将切好的肉块,敷蘸上用花椒、食盐及硝(能使腊肉上色变红和防腐)炒制的椒盐粉,堆在缸盆里腌浸七至十天,然后上炕,炕下面燃烧柴火烟熏,熏干熏透后即成为腊肉。熏好后的腊肉,放入谷堆里,防止入春后空气潮湿盐分回潮发霉。腊肉基本上是次年全年待客和过节的荤菜。小时候不懂事,又实在想肉吃,天天盼着舅舅姑爷姨娘来走亲,那样定能吃到了腊肉。

湘西农家熏的腊肉非常好吃,特别是乡下传统炒法。春天里大蒜苗尚未出蒜苔,腊肉切成片后,热锅放入一点儿菜籽油作引子,先放入肥腊肉,炸出油后,放入精腊肉,炒熟炒香后放入干辣椒粉,加入大蒜苗,加入少许水,煮焖入味后起锅。一家炒腊肉,全村闻香味,半里开外都飘散着腊肉香。夹到碗里的腊肉,舍不得马上和饭下咽,留下一片精腊肉,等到饭吃完了,最后把腊肉放在嘴里,慢慢反复咀嚼,一直到嚼碎嚼溶,最后和口水一并吞咽,余味无穷。

现在我们进入小康社会,市场繁荣,物质丰富,吃肉不难,人们不重养猪重养宠物,对猪对人类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淡化。人们注重健体养身,营养学家普遍的说法,少吃红肉,多吃白肉;少吃猪肉,多吃牛羊;少吃肥肉猪油,控制血脂;少吃猪内脏,控制胆固醇尿酸。我不能赞同,从心里不接受。

猪是最早与人类发生关系的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财富的象征。饲养猪、吃猪肉是人类的选择,是人们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上万年的经验总结。我们的祖先一万年前将野猪喂食驯养成家畜,慢慢建立亲和关系。猪慢慢变得性情温顺,獠牙退化,嘴巴变短,后腿变长,后臀宽肥,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征服自然能力差,生命生存生产寄托于神明护佑。祭天祭地祭菩萨,祈求的无非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古代排位是:牛、马、羊、鸡、狗、猪。后来慢慢排位改变为:猪、牛、羊、马、鸡、狗。这不能说明点问题吗?随便说不好就不好了!

我不能赞同和接受营养学家的的观点,不是我不相信科学,是我过去的感受和体会太深刻。猪是我儿时亲密的伙伴,它伴随着我度过那些寒冷饥饿的岁月,它曾经寄托我人生的梦想和希望。

责编:肖秀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